强化监管切莫变成一阵风


    近期,监管部门在沪深市场掀起一股监管风暴。像深交所发布的《落实全面监管,着力提升监管效能——深交所贯彻依法从严全面监管之三》,以及上证所发布的《交易行为典型案例之四——盘中异常申报》一文等,实际上都表明强化监管正逐渐步入深水区。笔者以为,强化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强化监管切莫变成了一阵风。

    A股市场诞生的20余年,既是其超常规发展的20多年,也是相关方违规行为频发的20余年,与此同时,亦是监管不断强化的过程。虽然违规成本低的劣根性至今也没有消除,但市场上的违规成本在提高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作为监管部门的证监会、沪深交易所,也在其职责范围内不断提升监管水平,提升监管效率。

    近期市场明显感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压态势。比如上市公司定增频频受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重组上市门槛越来越高,并购重组问询函、监管函如雪片般飞向市场,投机炒作已不再“轻松”,所有这一切,都凸显出证监会刘士余主席的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监管思路。

    其实,此前监管部门也曾高喊对违法失信行为“零”容忍,但真正做到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还有监管部门曾声称“股价有异动必有严查”,然而股价出现异动的例子多了,但严查却很少。比如,近些年高送转已成市场上的一道风景,但某些上市公司在其高送转方案未披露前,其股价早已提前出现大幅上涨,而当股价涨至高位时,上市公司的高送转方案“适时”地公布了。毫无疑问,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了异动,然而,又有几家被严查了呢?更值得指出的是,类似现象在A股市场上已成常态。

    此前的市场监管,往往注重在对典型案件的处理。像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光大“乌龙指”事件、欣泰电气欺诈发行案等,监管部门在处理时都能体现了“零”容忍姿态。事实上,上述三大违规违法案件,监管部门的处理都堪称顶格处罚。如像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不仅保荐机构、保代等都受到严惩,而且像项目负责人等同样没有逃脱处罚,而这却是“空前”的。

    毫无疑问,监管部门打股市中的“老虎”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市场上的“苍蝇”同样不能被忽视。虽然这几年来证监会在每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都会通报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情况,也有众多“苍蝇”被打,但也有众多“苍蝇”侥幸逃脱却也并非什么新闻。因此,如何加大力度打击“老虎”与“苍蝇”,显然是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关注的话题。

    另一方面,此次监管部门掀起一轮监管风暴,而类似的监管风暴在此前也刮起过。但常常是一轮监管风暴之后,市场一切如常。这一点在监管部门对于相关文件的审核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像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的审核,就多次出现时紧时松的问题。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能否过关,却夹杂着“运气”的成分在内,而这并还是一个成熟市场应该出现的现象。

    笔者以为,强化监管是必要的,但更要将强化监管制度化,否则,一阵风式的弊病将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