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交所发布了《落实全面监管,着力提升监管效能——深交所贯彻依法从严全面监管之三》,这亦是其三个交易日内连续发文,就加强监管表态。其实,深交所连续发文,仅仅只是近期监管部门强化监管的举措之一。
如炒作概念与题材,是A股市场的一大投资文化。由于设立了创业板,也由于创业板公司独特的特质,创业板股票频频遭到市场的爆炒不是什么新闻。去年牛市期间,“第一高价股”安硕信息等即为创业板“新贵”。而伴随着股价炒作的,还不乏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的产生。特别是在近期,沪深股市均出现一波反弹行情,诸多个股的投机炒作再次升温。在此背景下,深交所果断发出“细化停牌冷却内幕交易核查制度,果断遏制市场题材炒作”的消息,以打击市场的投机行为。
其实,近几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在大力强化市场监管。比如,原来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在其披露重组报告书之后,即使市场上有质疑,监管部门也往往是睁只眼闭只眼,但这一局面在去年下半年有所改观。如今,监管部门针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问询函、关注函等早已成为市场上的一道风景。只要上市公司发布了重组方案,此后一般情形下都能收到问询函,并要求上市公司在规定期限内回复。这不仅是在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更是在强化监管工作。
当然,虽然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大力推进监管工作,但监管不到位或效果差强人意的不在少数。同样以并购重组为例。目前的主要措施是下发问询函,要求上市公司方面进行更加详尽的披露,这实际上也是导致问询函满天飞的原因之一。如果监管部门能够采取措施,在不下发问询函的背景下,让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相关信息,结局不是要好得多吗?而且,既能提升重组的效率,也能提升监管的效果,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从此可见,提升监管水平与监管质量,背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个人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维护好三大要义,即制度建设、市场监管以及投资者保护,而制度建设又是重中之重。这方面这些年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的。以上市公司的定增为例。此前,上市公司的定增基本上演变成了利益输送的游戏,而且,某些上市公司定增时,还不乏“兜底条款”等,定增参与者的利益是有保障的。而从去年10月份开始,监管部门针对定增开始频频进行窗口指导,不仅收到了成效,也维护了市场的公平。
“特停”机制、最严重组(借壳)新规、重拳整治定增乱象、IPO审核趋严等,都是强化监管的举措,也凸显出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监管思路。然而,强化市场监管,却存在天然性的缺陷,亦即违规成本低的劣根性无法消除。显然,光有监管措施,而违规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也会导致监管的效果严重打折。
因此,A股市场不仅需要更猛烈的监管风暴,更需要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如此,强化监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