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是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没有绝对边界。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依赖传统产业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是对传统产业的完全取代,而是通过高新技术的注入,使传统产业的活力得到增强,成长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传统产业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无论社会处在什么阶段、发展到哪个形态,都离不开传统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四川的典型特色,作为以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点的传统产业,在增加就业、消化富余劳动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传统产业还可以有效降低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风险,对于稳增长、实现全面小康和扶贫攻坚意义重大。
如果脱离实际,一味求新求异、盲目跟风,那么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相互攀比、一哄而上的“大冒进”,最终陷入“结构趋同—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经济衰退”的窘境。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脉搏,找准产业发展着力点和突破口,真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振兴。
如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型升级面临的大问题。
转型升级必须重视优势传统产业,为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撑,为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的壮大营造法制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集中资源扶持和培育特色传统产业集群,把特色传统产业集群建设与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品牌、产业转移和节能降耗等有机结合,推动传统产业集群进一步由生产加工为主向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并重的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优势传统产业彼此融合创新,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通过优质增量稀释存量,提升“中国制造”的层次。通过推动传统特色产业更新改造、提升技术、建立品牌、加强研发、有序转移,加快向品牌化、高端化、时尚化、绿色化转型。
厚积薄发的优势传统产业,一方面为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不断改造升级,通过培育品牌、技术改造和创新、节能减排等路径,以崭新的面貌融入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中,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转”首先是要立足已有的,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基础,不能简单地推倒重来或者另起炉灶;“升”是要发展新兴的,通过创新、创造和发展模式的升级,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到继承中转型,创新中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是关键。只有立足于“转”,才能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三者联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