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寻溪:8.10宁泽涛险进半决赛,黄金白银V型反转日内如何布局?


陆寻溪:8.10宁泽涛险进半决赛,黄金白银V型反转日内如何布局?
 


 


 

确实睁着眼,却不一定有用心看。市场里,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博弈,因为太在意,所以都害怕失去机会,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任何的博弈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在市场舞台上,从不给落伍者颁发奖牌。交易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陆寻溪-每日在线指导:258-396-3224】

【陆寻溪-微信:lxx2583963224


 


 

【陆寻溪--宁泽涛险进半决赛】

当地时间8月9日,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预赛进行,宁泽涛游出小组第6,预赛总成绩排名第14晋级半决赛,另一位中国选手余贺新排名小组第8无缘半决赛。

宁泽涛惊险晋级100自半决赛,并列第14名晋级。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在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预赛中,中国选手宁泽涛游出48秒57的成绩,排名第6小组第6名。8个小组比赛全部结束后,宁泽涛成绩并列第14,仅比第16名快0.01秒,惊险晋级半决赛。

赛后,宁泽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发挥正常,“很正常,目前就是这个竞技状态、这个水平。之前准备挺充分的,在自己成绩范围之内,身体都挺正常,半决赛继续努力,48秒57这个成绩自己挺开心的。”

【陆寻溪--黄金白银行情回顾】

①现货黄金

金价周二上涨,受美元走软打压,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部分削弱了美联储今年可能升息的预期。现货金升0.4%,报每盎司1,340.47美元,摆脱了之前的低位1,330.03美元;现货银升0.60%,报每盎司19.831美元,周一曾触及近两周低位。

②现货白银

白银在跌至日低19.62美元后跌势收窄,回升至19.70美元上方,美元高位回落及空头回补限制了银价的跌势。考虑到白银基本面的疲软,短线反弹的持续性受到质疑。

【陆寻溪--黄金白银V型反转日内如何布局】

黄金技术面

现货黄金昨日受美元高位回落提振和美股走低影响,金价小幅回落受到周线MA10日均线支撑后重拾上涨动能,日线最终报收寸阳柱,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目前日线重新企稳于上升趋势线上方,伴随着MACD空头能量柱的羸弱,多头反攻将有余力持续,上方需要关注的是MA10日均线对金价的压制,若今日金价再次收阳并且成功企稳这一线上方,那么非农对金价的影响将会遭到终结,短期金价将上探1360一线。

日内短周期而言,昨日寻溪在撰文中提到,若金价成功企稳1338—1340阻力区域上方,那么将会形成短期双底形态,金价势必会再次重拾上涨动能上探1347一线,早间撰文金价已经触及1247一线,行情再次验证思路;目前而言,四小时金价已经在双底上衍生出圆弧底,伴随着MACD快慢线的低位死叉,短期多头格局基调已成定式,但是值得注意的,金价在上冲中触及四小时MA60日均线压制,伴随着灵动指标STO的超买压力,短期将会上演破位前的回踩,因此亚欧盘建议回调做多为主。

8.10黄金操作建议

1343—1344附近做多,止损3个点,目标1348—1350

1351附近做空,止损4个点,目标1347—1345

白银技术面

从日线图来看,布林带轻微收口向下,5日均线下穿10日、20日均线形成死叉,附图MACD绿柱能量二次放量,KDJ三线死叉向下发散,目前J线开始向上勾头,说明有一定反弹的需求;四小时方面,布林带收口,K线运行与中轨附近,ma5和ma10向上拐头,附图MACD已经形成金叉,红柱能量开始放量,KDJ三线持续向上发散。综合来看,大趋势看空无疑,短期来看,反弹力度较强,操作上建议低多为主,高空为辅!

8.10白银操作建议

1.建议4140附近多单进场,目标4210,止损30个点

2.建议4220附近布局空单,目标4150,止损30个点

【陆寻溪--投资寄语】

路走错了,奔跑又有什么用呢?没有好的投资心态的人,在投资市场永远都是大海上的一叶孤舟,随波逐流,命运漂泊;也更像是一只困兽,无助、不安、躁动、消耗。市场你我不可能改变,但入场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么你驾驭市场,要么市场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你是坐骑还是骑手,环境并不会改变.

 

一个攀登者在用绳子攀高峰,快到峰顶的时候碰到了一只狼,狼的手上拿了一支蜡烛,正准备点火烧了绳子,结果攀登者说了一句什么话,那只狼自愿地把火给灭了.请问攀登者说了句什么话?

扫下方二维码获取答案:




 

【陆寻溪-每日在线指导:258-396-3224】

【VIP-策略交流群:289-642-812验证LXX,无验证一律不得入!】
 


 


本文作者:陆寻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