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互联网化刻不容缓


 互联网+对应的是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意味着互联网不再是一个单纯而独立的行业,它将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新经济时代。经过20多年时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相关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各项基础设施也基本建设成型,特别是在2012年之后,中国遇到了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这样一个大机遇。在这种形势之下,互联网+的出现,既是应时应景,也是到了该破茧而出的时刻。

 
 
尽管中国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危机一时难以解除,值得庆幸的是,在信息尤其是互联网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发达国家拥有更大的优势。而在当前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大潮开启的情况下,互联网+成为一个重要的抓手。
 
互联网+制造业的优势凸显
 
过去许多大企业的传统工作模式是,每个人在生产线上机械重复,难有创新。而现在许多大企业也都在努力转变旧有模式,运用互联网推动系统的集成创新。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能够推动创新,使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发生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互联网本身包含的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贯穿在生产环节、供应链之中及最终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要使得互联网+制造业的优势凸显,国家致力五举措为互联网+“清障”。即一、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二、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三、促进创业创新,让产业融合发展拥有广阔空间。四,实施支撑保障“互联网+”的新硬件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核心芯片、高端服务器等研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五、要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加强公共服务,开展政务等公共数据开放利用试点,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
 
 
“互联网+”倒逼中国制造业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双向融合的过程:互联网向实体经济为代表的传统经济渗透,传统经济则拥抱互联网。这种融合,让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自成领域的行业,而成为每个行业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存在于各个行业之中的基因。在互联网+战略之下,未来中国各个产业都将与互联网结合,这势必让各个产业获得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纪机会。
 
目前,制造业的互联网化程度在整个价值链中偏低。因此,自动化、智能化将是中国制造拥抱互联网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整个制造业的互联网化会刺激柔性生产系统的需求,增加对自动化系统、智能化生产设备的需求,使行业“蛋糕更大”;另一方面,制造业自身的互联网化,其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变革,有利于提高行业本身的盈利能力,使行业“蛋糕更甜”。
 
制造业的互联网化,将形成一个高度智能的类人的生态系统,传感器是其触觉、听觉、视觉工具,物联网是其感觉神经系统,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其中枢神经系统,而智能装备、自动化系统则是其运动神经中枢和最终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