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之后,不会让南海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却迫使各方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南海秩序应该如何重构,一个什么样的南海秩序是符合各国利益需求的。
南海仲裁案让南海问题“简化”为一个国际法问题,变成了孰是孰非的问题,而南海秩序的重构远远不能止于国际法,而是东亚秩序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它所包含的各种博弈以及风险超过了海牙仲裁庭的能力和视野。
南海仲裁案的焦点是“九段线”,这一断续线到底是一条什么性质的界线?相关各方都没有做出说明,国际法庭可以裁定吗?非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是用来裁决领海主权的争夺,而是要求相关国家通过协商解决。
海洋划界对东亚国家来说是当下面临的难题,主权,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外来的,各国政府在海上并没有清晰的领土和边界的概念,走私贸易的商人、渔民、甚至海盗才是活跃在这片海域中的主体。而二战之后,尤其是海洋法通过之后,以领海、主权这样的观念重构海洋秩序,就变成了东亚国家面临的迫切问题。南海,只是这其中最复杂难解的一个问题。
菲律宾提交的仲裁案,让南海问题变成了国际关注的议题,法律战、舆论战甚至压过了南海问题本身,等到这一波仲裁案引起的风浪过后,才有可能理性面对南海秩序的问题。南海秩序处于历史性的转型之中,冷战以及后冷战时期,南海主要是在美国的掌控之中,随着中国的发展,海洋观念的兴起,海外利益的扩展,中国成为新型的海上大国,中国地缘政治经历着由陆向海的巨大转换。南海秩序的重构与中国的转型是深深地嵌套在一起的。
正因如此,南海变成了美国制衡中国的有力支点,南海秩序的重构必然包含着双重博弈,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以及中国与相关当事国之间的博弈。几种博弈搅合到一起,所激起的情绪波动,可以与南海的台风相比。然而,仲裁案并不是南海秩序的最终方案,中美之间的博弈也并非战争与和平的终极较量。不要说战争,就连擦枪走火都不是中美想要的,嘴皮子可以动动,算盘也是打得山响,但美国会为了南海的岛礁,与中国大动干戈?大国博弈,不过是落子布局,图穷匕见,那是无能之举。
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互动,不仅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关键一环,也与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于中国而言,从来就没有单纯的周边外交,而是“大棋局”的一部分。安全与经济分离是东亚最近几年出现的情势,也让中国感到窝火,为什么经济上搭乘中国便车,安全上又不信任中国?求实而言,这种二元分离的状况是中国重构南海秩序的起点,因为这种分离,防止了阵营化,从而保持了外交的灵活性。
仲裁案之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调子要降一降了,毕竟老百姓过日子,还是很实际的,中国能够带来实惠。对美国来说,这种分离的结构也是应该接受的,双重博弈往往会让小国绑架大国,美国从来都是规训和管理盟友,怎么能够为了小国的利益而打一场没有好处的战争呢?如果中美之间没有最低层面的共识和信任,那么美国难免会被盟友绑架。
中国已经积聚了越来越多成为大国的资本,从而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势”,也引起了诸多的不适应。中国的发展有赖于全球化,中国终归是个全球化的国家,也需要以全球化的思维来看待南海,塑造南海的秩序,如果以陆权的思维来运用全球化形成的资源和权力来处理南海问题,必然是南辕北辙。南海,也是中国走向海权国家的垫脚石与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