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的众多城市中,盘锦市建市最晚(1984年),并且盘锦位处辽河下游入海口,历来就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涝”之说,经济、文化底蕴历来单薄,建市之初,不但经济相对落后,文化也相对不发达,到省里开会,休息时间看人家别的市的干部跳舞、唱歌,交际的很是热烈,而盘锦就没有一个会跳舞的干部,所以当时被形象地称为十三妹。
一、 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入海口,西距锦州102公里,南距营口65公里、大连302公里,总面积占辽宁的3%,平均海拔4米,境内有大小21条河流注入渤海。
盘锦的自然资源,首先就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藏量21亿吨,天然气1784亿立方米;然后是盘锦大米,闻名于国内外,年产量80万吨;接下来是芦苇,辽河三角洲芦苇面积5.26万公顷,年产芦苇50万吨,为世界最大苇场;再就是河蟹,享誉全国的中华绒螯蟹如果以市为单位计算,产量居全国之首。全市农村城市人口120万。
二、 历史沿革及人文特色专家考证,公元前195(汉高祖12年)在此设房县,南北朝时隶属北魏营州,辽代归属显州,金、元、明、清分别隶属广宁府、路、卫、县,光绪32年(1906年)设盘山县,1948年东北解放成立盘山县民主政府,1955年设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1966年叫盘锦垦区,1975年归属营口市,1984年成立盘锦市,下辖2区2县。
盘锦在70年代以前号称‘南大荒’,一片苇海,河汊纵横,解放前历来是土匪胡子出没的地方,土匪出身的张作霖老家就在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驾掌寺(解放前隶属海城县),到解放前夕,这里还有大小土匪68股(县志记载)。这里在明代沿着辽河岸就是驻军的边防线,长城的延伸——边墙经过盘锦市,留下一串这样的地名:九台子、三台子、高家台、九寨台、尖台子、头台子、兴隆台、双台子、田庄台等等,都影射着当年烽火台的影子。
三、经济状况1984年建市之初,就业人口40万,目前65万;存贷款余额84年在5亿左右,目前分别是300亿和138亿;居民人均收入84年农村989元、城市1400元,目前农村4000元、城市8000元;私家车辆84年有0.78万辆,目前3.9万辆;互联网用户99年开始有2500户,目前14万户;国民生产总值84年20亿元,目前340亿元;年固定资产投资84年8.7亿元,目前130亿。
由于辽河油田的成立和石油开采,使盘锦由落后的农业经济转变为资源型石化工业经济,经济飞速发展,80年代末即由十三妹很快越为杨八姐,目前各项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均已经在辽宁省名列前茅了。
四、知名企业和主要企业概况主要的大企业就两家:辽河油田和华锦集团,辽河油田年总产值210亿元,华锦集团年产值50亿元,这两家就占全市的76%左右。
重点介绍一下几家民营企业:
1、 辽宁兴隆百货集团,目前在5个城市开有6家大型商场,年销售额13亿元。
2、 辽宁中润实业集团,辽宁百强民企,集化工、矿业、房产、商业、物业于一身,年产值20亿元。
3、 辽宁华孚石油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收入1亿元。
就简单介绍到这,盘锦钻塔林立,稻浪翻涌,苇海茫茫,是个鱼米之乡,滔滔的辽河、黑色的土地养育着朴实、热情、豪爽、勇敢的盘锦人,在时代的经济大潮中,盘锦市打出‘生态立市’的口号,你会看到油塔和稻田和谐相处的绿色环保景色,二者是那样的统一成一个画卷。都是“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夸赞之词,问题也不少,治安上还是有几百年的匪根问题,资源型城市已经开始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人文积累的缺乏制约着转型的速度等等。总之,希望能够迎着浪头,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