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与“万宝华”之争的异曲同工


 英国“脱欧”与“万宝华”之争的异曲同工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卫祥云

20166月末,骄阳似火,热得发烫。而比骄阳更热的无疑还有两件大事。

一是英国“脱欧”。虽然出乎大多数国人的预料,但事实如铁,结果已经昭然若揭。关于对英国“脱欧”的评论,自然是毁誉参半,各自评说。但这终究是个没有结论的话题,因为是好是坏都是各有利弊,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皆因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

对英国“脱欧”反应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英国首相卡梅伦,他在脱欧公投十五分钟后立即发表声明,他将尊重民众的选择,离开欧盟,他将辞去英国首相职务。并表示:既然英国人民已经选择了与他所支持的道路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也不再适合担任掌舵人。

由此可见,英国“脱欧”的种种评论和导致的任何结果,都是一个民主、法制国家治理能力的最好体现。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反思并能从中得到借鉴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是“万宝华”之争。今年63日,我在《价值中国网》“正确认识和理解国企改革遇到的新问题”一文中指出:“最近,处于资本博弈漩涡中的宝万之争正进入中场,一直作壁上观的华润突然介入:先是表达了对万科管理层们引进深圳地铁的不满,后又爆出收购宝能股份的意向。这一切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结局仍然会是资本说了算,大股东说了算。”

时至今日,宝万之争已演变为“万宝华”之争。虽然外界舆论汹涌,评说如潮,唇枪舌剑,煞是热闹。但各种好与坏的评议也都是个伪问题。因为事件本身没有对与错,只有资本博弈的胜与负。而在硝烟弥漫的背后却是对万科公司治理架构的一次真正检验,各方博弈的结果仍然是资本说了算,大股东说了算,即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架构应有之意:同股同权,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和生死存亡。现任万科董事长王石先生所谓的情怀在资本博弈中也只能是博得些许同情而已。

由此可见,“万宝华”之争与英国“脱欧”公投确实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们可以说,今年六月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既是对世界上民主和法制国家的一次大检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同时,也是中国国企改革步步深入的具体体现。

201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