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经济学家本质上是足够学力的体现


在百度知道有这样一个问答,学力和学历的区别是什么?学历(The Educational Course, Antecedents):指一个人的正式学习经历。通常指一个人曾接受过哪一级的正规教育以及何时在何学校毕业、结业或肄业。学力(Academic Ability):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指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以及在学问上达到的某种程度。学历和学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历是静态的,是知识的显性形态,是知识的载体。而学力是动态的,是知识的隐性形态,它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和提高的。学历有极限,而学力无极限。学力包括学习者的动力、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一个人在什么层次的教育机构中学习,接受了何种层次的训练,便具有相应层次的学历。从广义上讲,任何一段学习经历,都可以成为学习者的“学历”。而在社会中,人们通常所说的“学历”则是指具有特定含义、特定价值的“学历”,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什么学历,是指一个人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本咨询中所涉及的学历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我苗实认为,独立经济学家本质上是足够学力的体现,而不是简简单单一堆学历。譬如,有的人是经济学博士,最终并没有能够成为独立经济学家,而有的人连经济学本科学历都没有,却通过长期埋头研究,最终成为了独立经济学家。

       过去,我一直给自己的定位是独立经济学家。而且,熟知我经历与学识的人都明白,我毫无疑问是独立经济学家。确实,我没有读过经济学院研究生院,甚至留学海外,但是我是物理学本科,八年闭门攻读经济学;我没有在更多经济学牛人身边学习工作过,但是我通过反复研读他们的著作,同样可以学习借鉴到他们;我没有发表过正式论文,但是我有百万言以上著述五本书;我没有在学院教书育人,或在研究所工作,但是我多年从事独立经济研究,不断创作,使得社会大众可以从中汲取经济学营养;我没有得过什么奖,或获得什么荣誉,但是我有社会大众的关注支持,甚至口碑;我没有名校,博士,教授,博导,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等光环,但是我甘于淡泊,乐于寂寞,老实踏实扎实落实,久久为功,练就一身真才实学;我没有任何权力和资源去享用,但是我有理想有信念有情怀有追求,执着于独立经济研究足矣;我在政府面前说不上话,甚至企业都不予理会,但是我可以一边做学问,一边做生意;我没有背景和保护伞,但是我洁身自好,严以自律,不惹麻烦;我不被媒体广泛报道,等同于遭遇封杀,但是我有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可以自己推销宣传自己;我被各种歧视,不断打压,甚至侮辱,但是我敝帚自珍,不抛弃,不放弃,坚强做自己;我作为独立经济学家,没有好的发展机会,但是我可以自己为自己打造平台,走出一片新天地;我没有花过人民一分钱,但是无私奉献自己,无畏替人民说话;我没有休息过假期,甚至深居简出,没有娱乐,但是我热衷学问,甘坐冷板凳。在网络上,绝大多数人都是理解支持我,并为我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而长期刻苦钻研所感动。可以说,创作以来,我的半生才学得以充分发挥,既取得了突出的个人成就,也收获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更有广大社会大众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但是,在某个经济论坛,还有极个别人,或不适合他们的口味,或羡慕嫉妒恨,或有某种恩怨,等等,对我进行全盘否定,彻底打垮,甚至极尽能事在进行诽谤攻击造谣,欲除之而后快。鉴于此种恶劣情况,不少网友提醒我,摆正心态,谦虚谨慎,身为君子,不要为小人所算计,甚至谋害。在这里,我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人在做,天在看,问心无愧即可。而且,独立经济研究是我的生命,一息尚存,奋斗不止,就是在未来有再大的困难与压力,只要有独立经济研究在,一定会得以克服,走向光明。记得,某位百岁老人说得相当好,我苗实极为赞同,她这样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虽然我迷恋上经济学以来,没有任何中断,已经快二十年了,但是我觉得有经济学的人生挺充实,尤其最近这六七年,在全国范围内,作为独立经济学家,研究创作了大量经济学普及文章,特别是中国经济方面,多多少少还是为广大社会大众切切实实做了一些有担当有分量有内涵的热心服务。可以说,自己学习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还相当有心分享给广大社会大众,类似的人,不只有我自己,还有哈佛大学的何江同学。据财经网消息,美国东部时间5月26日上午10点,哈佛大学生物系博士毕业生何江作为优秀研究生代表发表演讲。何江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生。这位1988年出生于湖南农村、家境一般的中国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了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后,进入哈佛大学硕博连读,如今又获得了相当于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从全校数万名毕业生中各选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作毕业演讲。在演讲中,他如是说,哈佛的教育教会我们敢于拥有自己的梦想,勇于立志改变世界。在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座的毕业生都会畅想我们未来的伟大征程和冒险。对我而言,我在此刻不可避免还会想到我的家乡。成长的经历提醒我,作为一名科学家,积极地将我们所会的知识传递给那些急需这些知识的人是多么地重要。因为利用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科技知识,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帮助我的家乡,还有千千万万类似的村庄,让他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我们现代社会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地方,而这样一件事,是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做的,也都能够做到的。但问题是,我们愿意来做这样的努力吗?比以往任何时候,我们的社会都更强调科学和创新。但我们的社会同样需要关注的一个重心是将知识传递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改变世界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大突破。改变世界可以非常简单,它可以是作为世界不同地区的沟通者,找出更多创造性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像我母亲或农民这样的群体。同时,改变世界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更清醒地认识到科技知识更加均衡的分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我们也能够一起奋斗将此目标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