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榜样高崇民1


 高崇民传摘录

    (二)、组织救国会
  离开张学良,高崇民心有余悸,他这种性格的人还能组成抗日救国会吗?以前他就担心日本人侵略中国东北,现在果然不出所料,日本侵略者真对东北下手了,让人痛心的是若大中国没有军队可用,抗日救国如同水漂。
  就在高崇民忧心忡忡时,一些单位和了解高崇民的朋友们知道高崇民到了北平,很多东北人都来投奔他了,每当有东北老乡来到北平时,高崇民都把他们临时安排住在奉天会馆和湖广会馆,高崇民夜以继日奔走在其间。为了把这些流亡关内的东北人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高崇民与原奉天商会,青年会,教育会等方面负责人阎宝航,王化一,熊飞,彭振国等人多次见面商谈,研究组织东北抗日救国团体,大家一致认为:“政府既然不领导抗日,我们就应组织起来……”于是,经过充分酝酿,决定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起草了章程,协商了人员的组成……
  组织成立什么组织是高崇民的强顶,他工作以来做的最多的就是组织民众,组成协会,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成部分有高崇民一席之地。在他的努力和组织下,1931年9月27日,东北爱国人士在北平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会址设于旧刑部街奉天会馆内。这次张学良资助30万元,主要领导人有卢广积、王卓然、孙恩元、阎宝航、杜重远、王化一、高崇民等……在此之前,1931年9月23日,阎宝航偕辽宁省商、工两会会长金哲忱、卢广绩从沈阳设法逃出敌人虎口,抵达北平,第2天便见已在北平的高崇民、王化一等,发起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为宗旨。在北平的东北人士踊跃参加,入会者达400多人,大会由卢广积主持,他们群情振奋,慷慨激昂。
  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由会员大会选举31人组成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有:高崇民,阎宝航,卢广积、杜重远、王卓然、王化一、黄显声,车向忱,陈先舟,梅佛光,黄剑秋,张希尧,霍维周等。执委会推举了高崇民,阎宝航,杜重远、卢广积、王化一、等9人组成常委会。常务委员会是救国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下设总务、军事、政治三个部。
  各部设正部长1人、副部长2人,均由常务委员兼任。总务部正部长是卢广绩,副部长是高崇民,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义勇军筹措经费和物资。宣传部长是阎宝航,副部长车向忱,杜重远(后是霍维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和政治训练。军事部正部长为王化一、副部长彭镇国、熊飞,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东北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新时期,由此东北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此外,还设有监察委员会及特种委员会,如军事及政治委员会等。
  救国会设在北平西单旧刑部街12奉天会馆内,高崇民终日为会务奔走呼号,即使是节假日也极少休息。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组织成员,如从阶级来分析,资产阶级占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占绝大多数。从党派来说,国民党如梅公任(又名梅佛光)、吴焕章、黄剑秋及改组派钱公来等,青年党如王捷侠、霍维周等,都曾参加。共产党地下党员和在党的影响下思想进步的青年,则有宋黎、张希尧、宁匡烈、张雅轩(现名张金辉)等。阎宝航、卢广绩、王化一、车向忱等,则属于大多数的无党无派。不论是什么党什么派,当务之急就是组织抗日队伍,痛打日本侵略者。
  当时摆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面前的紧急任务,是立即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人民抗日的武装斗争,唤起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并对日寇进行破坏扰乱,以阻挠其进一步扩大对我国领土的侵略。然而面临着经费缺少,困难重重,一是救国会办公经费,宣传费,以及工作人员的生液压补贴费,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开资。二是短期内东北来北平的近万名难民流落街头巷尾,生活无着,需要马上救济,特别是要向东北义勇军提供大量经费,如果没有经费如何成立队伍呢。
  所有这些问题都要靠高崇民和卢广绩来解决,他们一点点积累,一点一滴筹措,尤其是这时候队伍掀起来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后,即以宣传工作及军事工作为中心,展开并推动了多方面的抗日活动。为了联络马占山、李杜,策动辽东救国军唐聚五、邓铁梅等部及沈阳、辽西的义勇军,救国会先后派车向忱、黄宇宙、宋黎、张雅轩、苗可秀、高鹏、纪亭榭、潘庚祺、魏兴华等及大批政工人员秘密出关,进行工作。在宣传工作方面,除了组织宣传队,沿平津、平汉等铁路线扩大宣传之外,又以北平、天津、上海为宣传重点地区,曾派王化一、徐靖远等到平津各大学,阎宝航到南京、上海各地,报道9.18战争后东北人民抗日活动及东北义勇军奋起抗战的情形。为了训练出关抗日青年,曾组织学生集中训练,为期2-3个月。为了安置逃亡进关的东北青年学生,培养抗日的骨干力量,开办了东北学院(后改名东北中学)和东北难民子弟中学,以王化一,李梦兴分别担任校长。东北大学不久亦在平复校。三校开学后,均加紧实施军事训练。言论机关则办有《救国旬刊》、《复巢月刊》与《东北通讯》。为了安置抗日人员的眷属及逃亡关内、一时无法谋生的东北人民,设立了收容机关,名曰东北难民教养院,为了表彰为国捐驱的抗日烈士,设有昭义祠。以上种种措施,都以打回老家、收复失地为指导方针,各方配合,积极创造条件。然而经费有限,当务之急就是缺钱,没钱如何打仗。
  没办法,高崇民和卢广绩,还有杜重远,分别在北平,天津,上海开展募捐,动员社会各界和访友人民群众给予资助。很多人慷慨解囊,相濡以沫,高纪毅,许世英,丁贵堂等爱国人士分别捐助千元之多。与此同时,海外华人也纷纷捐助,救国会得到了海外华人的捐助,对此张学良给予极大支持和帮助。在这里须交待张学良和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关系,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组织与抗日活动,纯系东北民众出于爱国热情、民族义愤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自动自发起而保家卫国的行动,事前既无张学良的授意,事后亦无需他的批准。但是张学良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曾给救国会许多有力的支持,直到他被迫下野为止,如鼓励抗日将领,维持救国会领导同志生活,及发行爱国奖券,以接济义勇军和弥补救国会及东北中学的开支,即其事例。然而说是这样说,张学良还是真正帮助了救国会,最初救国会发给每一个难民3元钱就是张学良拔的款,此外张学良还令北平市政府拔款救济难民,后来经张学良批准,救国会发动了爱国奖券,这才基本上解决了救国会的经费问题,有力支持了抗日救国运动的蓬勃发展。除了筹措经费外,高崇民还参加了救国会的其它活动,如选聘人才充实会内各部,发动和组织东北地方民众武装组成抗日义勇军,聘请大学教授或熟悉外交的人士,搜集日寇在东北实施的各种暴雨季,研究东北局势及外交对策,联合北平各学校和社会团体,进行抗日战争宣传,抵制日货,禁毒等。
  只要高崇民有时间他就要尽其所有参与这些活动,在救国会,高崇民十分坚持原则,凡是不利抗日战争的事他决不放过。有一次,他让总务处秘书朱焕阶代表救国会去参加北平市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会议,当时救国联合会是由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平北市党部和工会,农会,教育会,及社会团体联合组成的。会议讨论了抵制日货问题,救国联合会主张经济上与日绝交,严禁各商店贩卖日货,并对当时查出的北平市通三益副食店贩卖日本海参一事,作出没收货物的决定。可是事后不久,国民党北平市党部来人告知高崇民和朱焕阶,河北省党部要私下发还没收的日本海参。高崇民听了义正词严地说:“既然是走私日本货,就应当没收!大家开会做出的决定,怎么能随随便便改变呢?如果是这样,我们救国会就退出救国联合会,并且要在报纸上登大字启事,申明我们退出的理由……”高崇民的话让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听了心有余悸,于是,他们也没敢怎么样,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在总务部,高崇民还负责对外联络工作,他曾多次派人同抗日将领闯玉祥,吉鸿昌联系,和上海,南京,天津的东北同乡联系,以扩大抗日队伍,加强抗日力量。此外,救国会还积极主张联合四邻遭受日本奴役之苦的民族,共同抗击日寇侵略者。1932年,与韩国独立党金国宾等人多次磋商,成立了中韩合作委员会,签订了中韩两国民众共同抗日协定。同年10月29日,朝鲜著名抗日英雄安重根的弟弟安若根来救国会商谈联合抗日事宜。
  与此同时,日本文汉派为挫败武人派的重要人物,9.18战争的直接策划者关东军司令长官宫本庄繁,也曾来救国会协商过合作,他对高崇民说:“我们想和你合作……”一个侵略者来谈合作真让人笑掉大牙,可是高崇民精通日语,他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说明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满和愤怒,高崇民问他:“你看我们能合作吗?你们日本人拿什么跟我们中国人合作……”宫本庄繁听罢,不得不羞愧离开,高崇民利用他的专长对付日本人,证明他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
  在组织东北抗日救国会的同时,高崇民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每天他都在为东北担惊受怕,为东北人民忧心忡忡。这期间张学良来电话询问他的生活情况,而他每次都说自己很好不用张将军惦念,而张学良仍在关心和照顾高崇民。1931年5月,汪精卫,李宗仁等反蒋介石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与南京蒋介石政府对峙,他们利用全国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要求抗日的民意,要求蒋介石下台,逼蒋下台。可是蒋介石能心甘情愿下台吗?能把权力让人吗?
  10月下旬到11月初,宁粤双方在上海举行所谓和平统一会议,上海和会是在全国掀起抗日反蒋浪潮,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高崇民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他提出组织东北民众赴京请愿团,前往上海请愿,反对国民政府分立,促进和平统一,要求团结内外,共挽劫难,共雪国耻。高崇民提出的建议的确有利国家统一,在这种时候能提出来的人的确不是很多,绝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着想,这是需要具有一定思想感情和境界的。经过救国会常委会讨论决定,一致同意组成请愿团,确定冯庸任总指挥,王化一为副指挥,高崇民,卢广绩,苏上达,李梦醒,苗可秀,王宪文,杨治平,等9人为指挥。会后,他们分头到各大学校和收容所串联东北学生和东北同乡,得到了积极响应,很快组成一支由620多人的请愿团,救国会除少数人留守外,全部参加。为了加强对请愿团的管理,请愿团编为12个分队,每1个队设1个队长,队下分组,设组长1人。经过指挥部研究决定,确定请愿的目标:一是促成全国和平大会成议,二是立即完成统一政府,3是准备对日宣战,全国一致奋起,通力合作,共赴国难。
  1931年11月5日,请愿团齐集在前门外火车站,蒋介石闻讯马上致电张学良阻止请愿团南下,张学良表面上不得不派人到车站去劝阻,可是带队的置之不理。车站不给挂车,交涉毫无结果,这时平浦客快即将发车,车上坐满了旅客,高崇民见机行事,他急中生智对请愿团高声喊话:“各位同学,同乡,我们必须拦住这次列车,动员旅客下车,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我们去上海请愿,是为了促进党国领袖诸公之团结,组成强有力的政府,以拯救我水深火热的同胞,恢复我光明灿烂的东北,现在每一个队去一个组到各节车箱去宣传,其余的人跟我来,咱们卧轨拦车……”
  话音未落,高崇民率先冲出去,跑步奔向火车头,横卧在车头前两条明亮的铁轨上。这种时刻,高崇民勇敢机智,率先垂范,表现出一种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他双眼闪着炽烈的光焰,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使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此时此刻,各队的同志们毫不犹豫地跟上来,忽拉拉在车头前躺下,转眼就是一大片,而且是越躺人越多,一直坚持很长很长。火车头喷着浓浓的烟雾,大口地喘着粗气,汽笛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可是没有一个站起来,没有一个退出的。
  这时火车司机担心有事发生,他劝着卧轨同胞不能趴在这里,可是高崇民躺在车头前高声对火车司机喊:“我们也不想这样做,可是我们东北已经亡省亡家了,而政府对丢失东北大西洋漠不关心,仍在一心打内战。我们到上海请愿就是希望国家统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收复东北失地,凡是有血性的爱国同胞都应当支持我们的正义行动,希望列车上的同胞帮助我们,这就是帮助抗日,就是救国……”高崇民的话在所有人心里激起强烈反响,火车司机不说话了,高崇民趁机喊起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
  高崇民一喊,卧轨的同学同胞一起喊,其他站着的人也喊,其声惊天动地,在场的人没有不被感染的,也跟随喊着。一时间,口号声响彻云霄,震惊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列车员和司机被感动,尽最大努力为请愿团成员服务。在车箱里,请愿团成员用亲身经历向旅客们讲述着沦为亡国奴的悲惨遭遇,土地房屋被侵占,同胞骨肉被屠杀,妻子姐妹被蹂躏。宣传员声泪俱下,听者无不动容落泪,中国到了这种地步其心也诚,其心也哀。旅客们有的已经安放好了行李,坐在了自己的位置,可是听了宣传员的话后,在一片团结救亡的呼声中,他们还是受到了感染,受到了教育,一个个取下沉重的包袱和行李,走出车箱,将座位让给请愿团,让给救国的同胞。高崇民看到旅客的牺牲精神,看到激浊扬清的请愿团每一个成员,他也是心潮澎湃,奔跑在旅客中帮他们拿东西。事后多年,每每谈起此事时,高崇民仍如当初一样激动,他说:“这就是我们人民伟大事业不朽的民族魂,这就是我们国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
  当请愿团上车后,高崇民等指挥领导会见了列车长,对列车员的司机表达慰问和感谢。这时候,列车员和列车长还能说什么,告诉他们有问题随时随地找他们帮忙。当列车徐徐开动时,车下旅客们还在站台上久久不能离开,他们看着列车驶去,看着这支悲壮的队伍,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胜利属于人民……”
  火车越开越快,风驰电掣向南奔驰,高崇民的心并没有马上放下来,一路上说不上还会遇到什么事。他找到几个负责人,与他们商量下一站的工作目标,预测在车上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几个人能不能控制。
  列车一路南行,车上的请愿团兴高采烈,高崇民渐渐溶入这种兴奋中了。他两眼注视着窗外迅速向后倒的人影,灯光,树木,田野,外面的一切景象都在对着胜利者发出的微笑,好象在祝他们一路顺利,一帆风顺。高崇民看着这一切,心驰神往,自从9.18战争以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是在忧郁中度过。现在他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兴奋,一种胜利果实拿在手里,他同周围的人一样沉浸于胜利的欢乐中,今天他更深地感到这种欢乐来之不易,是民众给予的。  在车上,高崇民真的想了很多,请愿团的成员询问他很多事,其中就有何时收复东北,可是他没办法回答这种询问。收复东北不是一句空话,涉及到军队,涉及到财力物力,还涉及到中国政府,如果政府不抗日,救国谈何容易。车到天津市,张学铭市长率东北同乡来车站欢送,带来大批食品对请愿团进行慰问,高崇民和指挥们对张学铭市长的支持给予肯定,并表示感谢。离开天津后,指挥们嘱咐各队负责人,把慰问品发给请愿团的成员,解决饮食问题。
  车到济南车站,韩复榘也热情地带着烧饼,煎饼,和豆腐脑招待全体请愿人员,有一个小女孩把一碗豆腐脑端到高崇民面前,看着他喝下,高崇民一边喝一边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人家叫我小东北。高崇民一听高兴地说:“这名字好呀,小东北,这是你爸爸妈妈做的豆腐脑吗?”小东北说:“是的,好喝吗?”高崇民说好喝。大家喝着豆腐脑,心里热腾腾的。
  列车一路南行,沿途各大车站都有群众为请愿团送水送食,表示慰问的同情,而且是不能让每一个请愿团成员饿着渴着,由此可见,请愿是民众迫切需要,全国人民的心是息息相通。看见这种支持,请愿团成员很感激,恨不能马上到达。
  1931年11月7日早晨,请愿的列车到达浦口,然后渡江转车去上海。路途,高崇民看着上海风景,想像着这次请愿是否成功,是否能达到目的。是日晚上,列车到场上海南站,海关总署署长丁贵堂,青年会总干事陈立廷及上海各界人士数千人来迎接,高崇民和指挥们与前来迎接的人接触,说明这次请愿的目的意义。于是,请愿团成员分别被安排在中华职业学校,西成小学,上海中学,还有务本女校等地,高崇民一面安置一面嘱咐请愿团成员听取意见,随遇而安。
  因为请愿团事先有阎宝航和其他朋友们前来上海与有关人士联系,吃穿住还算顺利,请愿团员也没吃苦头。这时有不好的消息传来了,当请愿团到达上海时,和平会议已经结束了,各地代表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离开上海了,仅有的汪精卫和胡汉民还在上海。在这种情况下,指挥部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是高崇民等数人率队去见汪精卫和胡汉民,另一路是王化一率团在上海闹市区游行示威。当游行示威队伍准备进入租界时,遭到拒绝,又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被拒绝,真的让人很气愤。上海市民众对请愿团深表同情和支持,不少人给队伍送开水,送烧饼,送鸡蛋,热情洋溢。
  高崇民和卢广绩,阎宝航等代表来到汪精卫,胡汉民住地,汪精卫,胡汉民两人西装革履,神气十足地出来相见。高崇民代表着大家说明来意后,汪精卫大发议论,却毫无实际内容。胡汉民与汪精卫不同,然而面对请愿团代表,胡汉民骄横地说:“你们的张学良副司令那么多项式军队,为什么不能抵抗日本人的侵略,却跑到上海来请什么愿!?”高崇民一听这哪里是帮忙,就是横行霸道,于是他也没留情面地反驳:“张学良将军执行的是中央不准抵抗日军的命令,中央有责任,所以我们向中央要求收复失地不应当吗?”胡汉民吸了一口烟说:“东北是不毛之地,国之强弱不在疆土大小,你们看日本,不是土地很少吗,国家不是很强吗?”这哪里是中国人说的话,哪里是领导者说的话,连放屁都没味道。代表与胡汉英民争辩起来,有的言必有据,有的言不及义,气氛一时有些闹哄哄的。
  胡汉民的话言下之意是对东北可以弃之可以,这种认为国土大就可以不要东北,对丧权辱国丧权失土无动于衷的态度,使在场的代表十分气愤,高崇民更是怒不可遏。他站起来指着胡汉民说:“你是不能为国家办事了……”高崇民又对代表们说:“我们走吧,不必同他说了……”胡汉民感到很尴尬,慌忙装出笑脸,假惺惺地说:“你们来一趟也不容易,给你们几个人5000元吧……”说着,立即令人开了5000元的支票,代表们毫不迟疑毫不客气地收下。
  高崇民说:“给咱们就要,吃饱了再与他们干!这5000元就作为大家的伙食费吧……”晚上,指挥部连夜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再赴南京请愿。高崇民声嘶力竭劝大家好好珍惜这种活动,以后说不上会碰到更困难重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