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经济学——消解市场缺陷的经济学
创刊词
今天,2016年4月28日,东方金融决定创办《票据经济学》10日刊。每月8日,18日和28日出刊。
作为一家之言,我们先说说“票据经济学”和消解市场缺陷。
创立“票据经济学”做什么?
——“票据经济学”创立的目的就是一个,消解市场缺陷。
“票据经济学”是力图解决当代市场缺陷的经济学,目标是为政府设计可以操作的消解市场缺陷的经济制度。其中,主要是设计消解市场缺陷的货币和财政制度,包括宏观互联网制度。
市场缺陷是指单靠市场机制自身的作用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市场缺陷包括宏观经济不稳定、社会分配不平等、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气候恶化不可持续等现象。
市场缺陷从市场形成的那一天开始就存在,现代市场经济高效集中稀缺资源,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副产市场缺陷。
目前,世界各国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都存在市场缺陷。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中国也存在“一粗三不”的市场缺陷:“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票据经济学”怎么看市场经济和市场缺陷?
——现代经济存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消解市场缺陷两条线。
从市场缺陷存在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就在不遗余力的努力消解市场缺陷。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货币发行和财政收支职能,就是为了消解市场缺陷。
东方金融认为,现代经济活动,一直有两条线:
一条线是法定货币引导的国民经济,创造社会财富;
另外一条线是财政收支引导的公共经济,主要是消解市场缺陷。
“票据经济学”怎么看当前我国的市场缺陷?
——国民经济滞涨,公共经济萧条,过剩资源不能为政府所用。
目前,我国市场缺陷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在法定货币引导的国民经济领域,资源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速放缓;在税收资金引导的公共经济领域,需求旺盛迫切而供给不足,市场缺陷聚焦。
我国市场缺陷的矛盾和机会可以概括为三点:国民经济滞涨与公共经济紧缩互相矛盾;社会资金过剩与财政资金不足互相矛盾;国民经济领域的过剩资金和过剩产能产品,不能为政府发展公共经济所用。
“票据经济学”怎么看改革的上半场和下半场?
——上半场发展市场经济为主,下半场消解市场缺陷为主。
如果以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的2012年为界,1978年到2012年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上半场,是按照资源稀缺和理性经济人假定,进行市场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创造社会财富是主线。
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03年,中国宣布已经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GDP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从2012年到2049年,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下半场。“十三五”是中国下半场改革的发端。
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们发现,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也贯穿着创造社会财富的国民经济和消解市场缺陷的公共经济两条线。而且,消解市场缺陷这条线占有更大的组分。中国改革发展的主线已经从“创造社会财富”转为“消解市场缺陷”。
“票据经济”就是为了“十三五”中国消解市场缺陷而创立。
“票据经济学”用什么方法消解宏观经济不稳定?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特许经济主体发行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没有泡沫的准货币,组织商业票据流通,可减少国民经济波动。商票流通的最大技术障碍是缺乏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1990年代,我国接入世界互联网以来,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经济,在我国获得的长足的发展,人民银行清算中心已经建立电子票据清算中心。技术上,我国已经具备在全国组织商业票据背书流通的技术条件。方法是特许经济主体发行商业票据。
“票据经济学”用什么方法消解社会分配不平等?
——利用长期稳定过剩资源,发行政府票据,发展普惠经济。
消解市场缺陷需投入公共资金,增加政府财力的关键是使政府具备利用过剩资源的权力。发行政府票据的前提是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必须有长期而稳定的过剩资源。1995年,中国资金开始过剩,1997年以来,我国进入资源过剩时代,2011年,我国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1%,产能过剩近20个百分点。中国政府具备利用长期稳定过剩资源,发行政府票据,提供均等化社会福利的条件。同时,政府票据还有新创造一块公共经济——普惠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职能。
经济主体怎样发行商业票据?
——消解市场缺陷的货币财政制度:票据银行制。
创立利用过剩资金和过剩产能的货币财政制度的实质是在市场经济的后面,加挂一组处理商业票据的发生和背书业务的“机器”——票据银行及票据交易所。与商业银行通过存款、贷款方式募集和使用资金,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激励创造增加值和税收不同的是,票据银行通过发行基金和票据,将社会过剩资金和过剩产能导入公共经济领域,用于消解各种市场经济缺陷;然后,票据在特定领域,通过票据交易所背书流通,沿产业链上溯,拉动经济增长,形成普惠经济,也可以创造增加值和税收。
市场经济、普惠经济之间是什么关系?
——市场经济和普惠经济嫁接构成大同经济
市场经济,由市场无形之手主导,利用稀缺资源创造增加值和税收,并伴生各种市场缺陷;市场经济后面的普惠经济,由政府有形之手主导,一发基金,利用过剩资金,补充政府收入不足;二发票据,平等分配过剩资源,采购公共产品,消解市场缺陷;三票据背书创造新的增加值和税收。市场经济和普惠经济,一主一辅,有机嫁接,共同构成既要富裕,又要平等的大同经济。
与市场经济在资源稀缺和理性经济人假定下,属于优胜劣汰,胜者通吃,零和博弈的“生物进化”模式不同的是,普惠经济在资源过剩和同感社会人假定下,属于协同配合,和谐持续、合作共赢的“交响音乐”模式。
“票据经济学”近期有什么建议?
——设立四大国有票据银行,消解市场缺陷,拉动经济增长。
成立政府票据银行,发行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金和票据,补充、置换和新增的社会保险基金。成立房地产票据银行,基本消除存量房,促进二手房买卖、互换和改善,基本解决农民工和青年租房买房需求。成立社区居民信用互助联盟和社区票据银行,促进以工换工,以工换物,实现社区内居民弹性就业,发展社区经济。成立企业信用联盟和企业票据银行,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联盟发行在企业信用联盟内部流通的商业票据,用于会员之间的采购和赊销的专项支付。
“票据经济学”将设立什么栏目?
1、票据经济学:包括市场缺陷治理/互联网+货币财政/票据银行学等
2、市场缺陷治理相关经济数据
3、市场缺陷治理参考书,与票据经济学有关的国内外书籍
4、市场缺陷治理的社会实践
5、市场缺陷治理专家
6、百家争鸣,对票据经济学的讨论
7、票据银行制项目等
东方金融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和货币财政专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