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制度——职场背后的精髓


 职场如战场,心里缺一根弦的人,或者简单具体,低调执行。如果莽莽撞撞,就极容易处处掺和,再加上赌气任着性子走,往往不是被当枪使,就是死得不明不白。

 


 

文/于凡诺

社会经济组织运转,内在高效化的需求,总是希望有一个完胜的流程,仿佛愈是科学规范,往往愈是显出简单性来,人就愈是高效。

可是你真以为依靠流程,就能战胜一切么?大错特错。我一个知名跨国企业的朋友,直接忠告我,他在外企十几多年,各项流程都非常完善。但是这是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劣势,尤其是面临新情况突发变故的时候真是太死了。而实际上,真正做好办成的事情,几乎都是这种情况。你和某个部门领导关系好,你的人脉到位,事情简单就办成了。流程,哪怕是最严格的流程,都可以补。但是,如果你人脉不到位,关系梳理不到位,或者说你还得罪了某位,因而寄托于走流程,那么,这流程可以各种走……少处说误时误事错过最佳点,大点说拖沓直接遥遥无期辛苦……直接走死你。所以,不要对任何制度流程抱有太大的期望。这个社会的本质是人,事情成功的背后,第一条只能是熟谙人性才能畅通,至少无大碍,亦或者游刃有余。

我另一位刘姓朋友,2000年前后,在香港某上市企业担任高管,大约五年。这家企业有一个特殊的气象。董事长是王某某,总经理是李某某。他们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区别,一个非常理性,一个非常感性。感性的是总经理李某,兴之所至,随意起舞。理性的是董事长,坚持调研数据说话。不过每一次公司修改或修订战略的时候,双方意见分歧总是争执难解难分。往往一个两个早会就是听他们纷争。而且其他知情的高管根本不敢也不能掺和……因为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夫妇俩。

还有更搞笑的事情。某知名国企。总经理是董事长某某一手提拔的。此外常务副总经理则是另一位实权人物照顾栽培的。而这位总经理上任之初就心里明白,要做好事情,必须与常务副总裁同心同德,在一条船上才行。几次沟通之后,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各自了解了自身状况,在共同的目标前面,于是他俩通力协作,因此关系非常好。当然面对各自的知音,他们采取了一系列非常巧妙做法。例如,在相关文件需要报上级审批的时候。需要董事长签字的,总经理去审批。需要另一位实权人物签名的,副总经理去……知情人曾有预测,这个矛盾焦点重重漩涡的中心,就像是一团浆糊。在一个个人性纵横交错的组织中,如果疏通不是太畅通,如果你感觉不到站队,只有一条职位不够。很多时候,不是你不站队,你职位到了,就必然会自然看成某某的人。

到一个新环境,敌我都不分,就混战一气,怎么行?至少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是可以争取的中间力量,这是任何一种状态下,必须摸清楚的首要问题。没有别的办法,首先潜伏、冷静、观察再观察。

当然该亮剑就亮剑,不然怎么死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一个公司有一次派出三名业务员外出谈业务,公司目的是做好售后以及拿下明年新单。但是这家客户极其难缠,是一个有名的刺头。其实这次去,能收回尾款就谢天谢地了。这情形,知情人其实谁都明白。但是公司层面上还是有板有眼的。平常会谈的基本上都借故避开了。果然,在会谈现场,这三个人根本招架不住,客户不仅有备而来,还非常刁蛮,尤其是一个副总裁,气势汹汹,非常高昂,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哗哗的一下罗列指出了十几个问题……

这边三个业务员,一开始直接傻眼。最后,其中一个突然爆发了,他礼貌地说了一句,然后直接针对几个关键问题做了铿锵有力地回复。最经典的对话是。客户:我做这行10年了。回答:我6年了。客户:我是哈佛毕业的。回答:我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客户:我对公司产品使用直接负责。回答:我对公司技术直接负责……

最终双方和解。这件事情之后,这名豁出去的员工,直接晋升为技术总监。按照这家公司正常流程而言,他至少需要两名以上合适人士举荐,再经各部门轮训之后,人事部门提议,总经办考核通过,董事会批准之后……

……

职场如战场,心里缺一根弦的人,或者简单具体,低调执行。如果莽莽撞撞,就极容易处处掺和,再加上赌气任着性子走,往往不是被当枪使,就是死得不明不白。凡事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果不在一个位置上,看到的就不会全面。事情不会简单到一丝不苟按照心里所希冀的那样发展变化,也不会复杂到不可设想。若想简单出头,准备不足,反抗不彻底,力量不够,就会成为一场笑料。

在人性和制度的职场里,明面上的制度之下,人永远是先行的。初入职场,可以简单,亦可以复杂,不过任何事情总的有一个结果性,做事指向结果,这才是所有职场背后的精髓。(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号:yufan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