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术台猝死,生与死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即使一个最普通的人,只要在自己最重要的人被送入手术台的时候,也一定是忐忑不宁,上蹿下跳,极度不安的。

 


 

文/于凡诺

4月21日下午,宣城市广德县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杜勇,在加班抢救一名车祸病人时,不幸昏倒在手术台上,虽然经过全力抢救,仍然离开了人世。

实际上,只要关注,我们会立刻想起。不久前的3月30日上午,医生梁星涛也是突然倒在宝应西安丰镇中心卫生院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醒来。

再之前,301医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张永刚教授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

还有此前,出生于1983年,2002级北京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学专业毕业的宋韩明,在中日友好医院ICU外科重症监护室医师岗位上,宋医生凌晨值夜班时曾感到上腹不适。被发现时,呼吸、心跳停止,抢救6个多小时无效死亡。

……

我一个学医的朋友,亲口对我说过,他爸爸妈妈都是县里的医生。爸爸是骨科医生。一个近二三十万人的大县,加上交通、灾变等等各种事故,在他记事的几十年里,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急诊,几乎每次半夜醒来也总是看见老爸匆匆掩门而去的背影……

烟台晚报记者郭元鹏发文指出,目前因袭陈旧,仿佛只有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铁人”,才是好人,才是劳模。这是一个误区。这样的工作方式既不符合科学真理,也不符合人间情理,更不符合人性化的时代。

重庆肿瘤医师蒋金妍,更是撰文呼吁于公于私猝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医师报则关注并指出,医生猝死,法律不应失语,应该从体制机制上完善对医务人员享有合法休息权益保障。

……

医生猝死,深深触动了我,一连串生与死的人生片段,直接一片一片迎面而来。

曾几何时,母亲说,要么当老师,要么做医生。她没读多少书,努力凭本能尽可能指点孩子们的未来。实际上,这样的母亲,在中国许多相似的家庭,有着许多的惊人相似。

在大伯去世的那几个晚上,村里的几个老人,对我说。我们这辈人,已经老了。像我们这么一把年纪的人了,如果身体不好,有个这样或者那样的病,重要的不是治疗或者不治疗,重要的是我们早就心知肚明,早就知道会是怎么样的结局……

再早些年,我工作的时候,学校一位已经面临半退休老师,他的老父亲,医生都已经判了不行了。他们夫妻俩好在都在学校。把老父亲接来学校,在家自行疗养的那一段时间,他们去买了几十只鸡,圈养在操场一角,几乎上是每天宰杀一只……再辅以药物……三个月不到,他的父亲逐渐恢复了硬朗。而同一症状的几个邻村老人,早已经悄然离去……当时,就看的许多人热泪盈眶、令人唏嘘。

还有,学校旁边一户人家的家长凌晨上山砍竹子,下坡的时候一步踏空被竹子砸了,医生赶到已经没救了。这家的孩子的老师对我说,他父亲一辈子都没出过这个山坳,一生都没有大碗吃过肉……当时心里很是震惊。

……

接着,我的小叔叔,我的三伯、四伯接着辞世……终于有一天我的父亲,也阖然长逝。我在外,获知消息后的那一阵,我的心灵下了很长一阵雨。所有的期望、再多的不解甚至误解,所有的爱恨气伤,猝然凝固。软绵绵的,思念绵绵长长,彷如人生最大的力量源泉突然干涸,父母是人生的来处……

而今,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飞逝而过,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对于许多事情的理解,我也已经能够体谅当时父母的心境。与此相似,我也有了很多学医的亲友,我常常走进他们的生活。

他们常常三餐不定时、熬夜、加班,支撑着这个节奏快、压力大的事业。而药贵医不贵,设备贵人不贵等等又暗藏玄机……收入付出不匹配,社会人际复杂,病人健康得以关注,医生健康关注缺失。

医生尚且如此,普通人更是在劫难逃。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医院必然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一方面是医生的兢兢业业,甚至殚心竭虑。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下,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敢生病、生不起病,成为许多人真实的世态炎凉“窘态”。尤其是一场大病,人还未脱离险境,家庭运转早已经濒临绝境,甚至深陷“倾家荡产”。脆弱的人们于是害怕生病,恐惧医院,进而恐惧医生……

而即使一个最普通的人,只要在自己最重要的人被送入手术台的时候,也一定是忐忑不宁,上蹿下跳,极度不安的。如果有一个环境,一个氛围,就极容易受暗示。

很多人在网上咨询给红包的事情就是一例。大家极力给出红包,就是为了买个放心,也尽量暗示让自己安心。尤其是很多年纪大的父母,不封个红包,自己寝食难安。很多住院离开的人们更是乐衷传授,什么麻醉师,主刀医师都得照顾到,都得得。学医归来的朋友,说,这种风气下,就是在小县城,一个娴熟的主刀医师一年二三十万很常见。

人心如悬镜,大家心知肚明,苦于毫无办法或者没有好办法。昔日的白衣天使,一而再被现实的人事玷污的龌蹉不堪。这又加速了普通人,在最素朴的心里上,难以理解现在的医院,包括医生。甚至憎恨医生。

以至于听到医生的死讯,相对遥远而陌生地方的人,竟然很多无动于衷。还有人冷笑,他们挣了那么多,足够了。甚至死有余辜的样子。……行走在江湖,这已经不仅仅是误解、偏见,而是一种令人胆战心惊的习惯。每次倒吸一口,寒彻入骨,彷如高空走钢丝。生活逼得人们陷入一种怪圈,逐渐演练成了一个仇视、冷漠的窠臼循环。

人和人之间,听凭隔阂越来越深,然后充满无奈苦笑……

凡尘俗世,人们极易于执着于自己的生与死,也常常疑惑迷惘消失在生与死的追寻中。

可是我们仍然心存希冀,就像救死扶伤之后,任何人一定是心存感激的,也常常想,首先,善待我们的医生;再先,让我们有条件善待我们的医生……

逝者已去,活着的你我为何非要在这样一个唯一的时代辜负彼此。

也许最后的关头才明白,其实我们所有的渴求,活着,我们每天都在生和死之间抉择,无非是让我们稍稍慢一点,仔细地再看看这世界。

在每个医院的洁白心中院墙之上,其实应该写满无悔此生。(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号:yufan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