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面马克思关于产品价格总公式c+v+m的分析逻辑,在v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增加的情况下,必然会增加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其一方面增加了后续劳动力的供给;另一方面,劳动力由于收入增加而导致用于其自身素质提高的经费保障较为充足或作为劳动力延续的子女教育经费供给较为充足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下一期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供给质量,由此进一步提高社会再生产的质量。从消费结构来看,在v增加的条件下,劳动力必然首先增加基本消费品的数量,然后才会增加发展型消费产品的数量[2]。就m而言,由于v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增加而导致m减少的数量,鉴于基本消费的刚性特征,m拥有者一般不会减少基本消费品的消费数量,而会减少发展型消费,当然,这种发展型消费品减少的数量和结构与劳动力由于v增加而增加的发展型消费品的数量和结构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实践中,其更多地表现为奢侈型消费、畸型消费的减少。此外,在m减少的条件下,m拥有者也有可能减少对于生产资料的购买,这里暂且不做讨论。总体来看,在v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增加的背景下,其对于本期国民消费的影响可以表述为:一般劳动者基本消费品的消费一定增加,发展型消费可能会增加,而m拥有者相应地会减少奢侈、畸型消费品的消费数量。在实践中,其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基本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劳动者教育、培训、休闲机会增加,社会公民基本生存消费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同时,在m减少的背景下,一些追逐品牌、古玩以及其它有损于社会公德的崎型消费行为(如包养情夫、吸毒等)也会大大缩减。受此影响,整个社会基本消费品和发展型消费品的消费需求比较旺盛,而奢侈品消费、畸型消费会大大减少,由此会使社会消费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其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也必将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经济影响(之三)
评论
6 views
(一)减少v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对于消费的影响
理论上而言,根据马克思的c+v+m产品价格总公式,v主要与一般消费品相对应;m中有一部分对应于一般消费品,一部分对应于奢侈型消费品,还有一部分对应于生产资料。根据这一理论分析逻辑,在v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减少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劳动者消费能力出现下降,其一方面使后续劳动力的供给出现不足;另一方面,劳动力由于收入降低而导致用于其自身素质提高的经费保障不足或作为劳动力延续的子女教育不足等,都会影响下一期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供给质量,由此对社会再生产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消费结构来看,在v减少的条件下,劳动力必然首先减少发展型消费产品的数量[1],然后,才会减少基本消费品的数量。就m而言,由于v下降而导致m增加的份额,鉴于基本消费的刚性特征,m拥有者一般不会增加基本消费品的消费数量,而会将其中一部分用于增加发展型消费,当然,这种新增的发展型消费品的数量和结构与劳动力由于v缩减而减少的发展型消费品的数量和结构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更多地表现为奢侈型消费、畸型消费,新增的m部分也有可能用于增加对于生产资料的购买,这里暂且不做讨论。总体来看,在v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减少的背景下,其对于本期国民消费的影响可以表述为:一般劳动者发展型消费一定会减少,基本消费品的消费有可能减少,而新增的m拥有者相应地会增加奢侈、畸型消费品的消费数量。在实践中,其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教育、培训、休闲机会减少,社会上还有可能出现一批基本生存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平民。与此同时,一些追逐品牌、古玩以及其它有损于社会公德的畸型消费行为(如包养情妇、吸毒等)也会大行其道。在此背景下,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受到较大的抑制,其最终会对下一期社会再生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增加v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对于消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