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随笔】敬人者人恒敬之----深切怀念胡昭衡同志


 

【成年随笔】敬人者人恒敬之

                     
     ----深切怀念胡昭衡同志
 
       李成年
 
 
   胡昭衡同志生前和去世之后,为什么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关爱、怀念
 
和尊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那种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
 
的高尚品质,至今还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感受至深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1995年3月初,我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三湖漫笔》。
 
这对别人来讲,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对我来说,却非同小可。因为我从
 
事了几十年的文字生涯,当过编辑、记者,以及政工研究和宣传部门的
 
领导,新闻报道、人物通讯、经验总结、会议纪要、以及短评散论之类
 
,写过不少,但真正结集出书这还是第一次,其主要内容,又是我最喜
 
爱的,并多是利用业余时间赶写出来的随笔杂谈,因而就更加敝帚自珍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将这本小书分送给亲朋好友。要不要寄赠给杂文
 
界的几位权威人士,以求批评教正?我首先想到了胡老。他既是杂文界
 
前辈,又是我们北京杂文学会的会长,作为学会的一名会员和理事,理
 
所当然的应寄给他一本。但当我提笔给胡老写信时,心中又犹豫了。心
 
想,胡老已届耄耋之年,公务繁忙,办事又特认真,如我冒然提出请其
 
“批评教正,”他就要认真阅读,可我这本水平不高的练笔之作,能值
 
得花费老人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吗?踌躇再三,还是放弃了写信的念头
 
,只是在扉页上题了句“敬请胡老雅正” 便匆匆寄出,意思是您老有
 
空就翻一翻,没空就算了。
 
   哪知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便接到李庚辰同志的电话,他说:“胡
 
老有封信,让我转给你。”“胡老来信!”我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催
 
促他:“快,快拆开读给我听!”胡老在信中说: “‘三八’隹节,意
 
外收到您惠赠的大著<<三湖漫笔>>,使我感奋,立即拜读了庚辰同志所
 
作序、您写的<<世事沧桑话笔缘——代后记>>和<<正视现实,旗帜鲜明
 
——访李庚辰>>等篇,使我对二兄的友谊、身世和在杂文事业上的贡献
 
增进了解,非常欣慰!”进而讲到做官与作文的关系,他说:“我们所
 
从事的事业,做‘官’ 与作‘文’ 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理想奠基的实
 
践活动,我看是可能相得益彰、协力进行的。两兄的职务贡献与创作硕
 
果,即是证明。”接着对我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希望我抓住“主客观条
 
件宽裕、杂文兴趣旺盛、社会时弊繁杂这一大有利机遇,坚持写,多写
 
,为我们的共同事业涤浊扬清,革故鼎新,尽力而为,做出绿叶成荫子
 
满枝的贡献。”他最后说:“因为我不知您的通信地址,特请庚辰转交
 
,请谅!”当时,我和庚辰都认为,胡老的来信,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勉
 
励和鞭策,也是对所有后学晚辈的激励与期望,反映出他对杂文事业的
 
一片赤诚之心!于是我便把胡老的来信和我的回信,一并寄给石家庄<<
 
杂文报>>社,不久均被全文刊出。
 
   第二件事,是在1998年2月30日,我收到胡老的第二封来信。那天上
 
午,我和老伴到颐和园散步,回来时门岗告诉我:“刚才有位同志给你
 
送来一封信,因你家中没人,便放在传达室了。”我取出一看,是胡老
 
的来信和两本书。信的开头,胡老幽默地写道:“虎年您好!开头写个
 
虎年(未写成、年) ,是为了您的 ‘牛年’来信,我这老牛向您道歉的
 
。”事情是这样,去年十月,听说胡老的新著“老干新枝”出版,其中
 
收进95年3月他写给我的一封信,并附上我的回函。于是我便去信请胡
 
老将其新著赠我一本。不知是何原因,很久未见回信。这便是开头“老
 
牛” 致歉的缘由。
 
   接着胡老便解释了他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他说:“您去年十月末
 
给我来信,我除了老朽健忘外,我十一月初就去上海参加一个专业会议
 
,半个月后才回北京,又为参加市杂文学会两位文友(吴昊、蒋元明) 
 
的作品研讨会忙碌,接着就是新年和春节,热闹忙累。”但胡老没有因
 
为公务繁忙而原谅自已,他一再为自已一时的“失礼” 而深感愧疚!
 
他说:“进入83周岁的耄耋老头,心劳力拙,极为‘招架功夫’ 欠缺
 
而愧疚。您的信拖了整整四个月才回覆,请原谅吧!我虽不是倚老卖老
 
,作为友人来往‘失礼’ ,是该挨骂的!请您有什么气尽管发泄。”
 
俗话说“人老多忘事” ,百忙中出现一时疏忽,在所难免;可就为这
 
点小事,他不仅在信中“捡讨” ,而且立即用行动改正,他马上派人
 
将书和信送来,还一送两本,他说:“将两本拙著(《老干新枝》、《
 
老声新弹》) ,都找出给您送去,请不吝教正。”                   
 
                       
  读过胡老来信,我鼻子一阵发酸,眼睛不禁湿润起来。从这两件小事
 
中使我明白了,在同胡老遗体告别那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含泪向
 
他鞠躬告别,此情此景,不正是“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
 
之”的真实写照吗?
 
 先贤孟子有句名言:“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尊敬别人的人
 
,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
 
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关系需要互相尊敬和爱护。
   
   人们永远需要在互相尊敬、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和发
 
展。----这就是胡老“敬人”、“爱人”高尚品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