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冷藏疫苗无毒,什么有毒?
据悉,3月24日,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在三部委联合发布会上表示,就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各地已立刑事案件69起,抓获涉案人员130名。记者25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检察机关将与食药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加强沟通,主动介入侦查,依法严厉惩治非法经营疫苗犯罪行为。(新华社北京3月25日)
这几天疫苗事件持续发酵。朋友圈各种相关文章刷屏,微博上无数转发接力,可谓全民共同谴责无效疫苗以及背后的监管失效。而在其间,22日一篇3年前的记者调查报道“疫苗之殇”也使一些婴幼儿及少年的家长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针对舆论不断升级、口水持续焦灼、焦虑依然存在的现实状况,中科院院士钟南山25日在广州举行的“精准医疗+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策略咨询会上表示,山东出现的倒卖疫苗、非法经营等是违法犯罪行为,而4个月大的孩子打疫苗后死亡是偶然事件,出现几率极低,只有几十万分之一,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他指出“疫苗如果不注意冷冻,会导致效价降低,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会导致疫苗毒性增高。”因而强调“打疫苗是必要的,尤其是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等疫苗都必须打。”呼吁“家长应到正规医疗机构给孩子打疫苗。”
诚如网友所说,未冷藏疫苗虽然无毒,但舆情有毒。要恢复人们对国内疫苗可靠性的信心,就必须严肃追究其背后监管失效的问题。为此,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了“严肃问责,绝不姑息”的重要批示,最高检还将此案作为挂牌督办案件,要求严厉惩治非法经营疫苗犯罪行为。而从案件查处的进度来看,相信类似“这批疫苗是从哪里来的?究竟是如何流入各省市的?疫苗的生产链环节是否还存在问题?公共卫生领域是否还有类似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很快大白于天下,更多的涉案人员也都会遭受严厉的审判和惩处。
“非法疫苗“事件的揭露,既撕开了公共卫生领域的监管漏洞和伤口,也展示了“噱头”报道的极度狂躁和危害。所以,在关注追究“疫苗案”涉案人员的法律责任的同时,是否也该追问一下“究竟是谁蒙住了公众的眼睛,是谁在刻意制造社会恐慌”的问题呢?!
(李吉明2016年3月26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