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的战略布局中,“互联网+农业”在过去的2015年吹起一阵热潮,而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三次聚焦“三农”, 2016年,这股热潮将风头更盛。
目前,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已打造出众多成功模式和案例,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如何使农村电商在新的一年得到稳步长足的发展,许多业内同行都在思索这个问题,更希望听到业内实操大咖及专业研究学者的意见。
为此,《小薛说农业》将联合吾谷网、县农会、农视网等农业专业媒体联合重磅推出“县域电商风云人物系列专访”,邀请众多来自县域电商一线的政府及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来分享中国县域电商最前沿的思想、观点及实操经验,看清中国县域电商发展现状,展望中国县域电商的未来发展。
本期,我们邀请的是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三农著名学者、《农村电商——互联网 三农案例与模式》作者魏延安
关于青年返乡创业
“想要在农村创业,要真的问一句自己,准备好了没有?钱在哪里?团队在哪里?市场在哪里?土地在哪里?技术在哪里?这五个前置性问题必须想清楚。
1.小薛:去年返乡元年的呼声高涨,您认为青年返乡创业的前景如何,他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去选择创业项目?
魏延安:首先,我不大认同2015年是返乡元年这个说法。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因为农产品电商、家庭农场等的兴起,青年返乡的潮流已经开始形成。目前。仅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新农人已经超过100万人。
其次,回乡创业的前景是有的,因为农村处在劳动力新旧交替期、经营方式转型期和城乡加速融合期,其中的机会是比较多的。
第三,回乡从事什么样的创业项目,要因人而异。如果有技术、会经营,则可以考虑现代农业;再进一步,如果资金实力还行,可以考虑规模养殖业;如果缺乏专业技术,但市场头脑灵活,信息灵通,可以从事农产品营销及电商等;如果有创新思维,地方生态良好,还可以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
一句话,就是放宽视野,从最熟悉的领域入手,以专业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大农业所涉及的一、二、三产业都可以。
2.小薛:您认为青年回乡创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魏延安:农业就是投资的天堂吗?这些年,看惯了那些从二三产业转入农业后鼻青脸肿的鲜活事例,建议想复杂些,做起来可能才简单。
2013年底,我曾经写过一篇《投资现代农业的八条忠告》(链接: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Blog/2013-12-12/1002721.aspx)表达了我的基本建议,主要有:
一要懂政策。农业是一个与政策关联度极高的产业,而且经常有调整。比如,2008年以来,在猪的养殖上没有少投入,但生猪产能2011年以后开始过剩,而牛羊肉整体短缺,所以从2012年起,肉牛肉羊产业加大了投入。但2015年,两者的情况再次反转。
二要懂农业。至少知道,农业不是工业。一些人在投资农业的时候天真地用工业投资的办法搞农业投资规划,幻想着像工厂一样迅速建厂、调试、生产,却不知农业是动植物生命的繁衍,受生物规律和自然气候条件的根本制约,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周期性,肉牛没有三年以上是出不了栏的,苹果没有五年功夫是挂不了果的,在铁的自然规律面前,砸钱有什么用?
三是懂合作。你做农业的地必然是从农民手中流转而来的,不管这个流转是你直接与农民打交道,还是与当地政府打交道,从法律的角度看都没有区别,因为土地归根结底是农民的,你只是流转了一定年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既然如此,你想完全撇开农民而独自赢利是不可能的,你的农工必须要雇当地的农民,你的配套支持离不开当地农民,你必须学会与农民合作。
四是懂营销。农业营销的水平很低,实际上目前只有销售,还到不了营销层次。农业的市场呈现为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长期矛盾中,多少年来并无实质性的化解,当你投资一个农业产业时,虽不能说像押宝一样难以猜测,但至少不可能精确预测,多收三五斗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在年际间频繁上演,多少相似的情景屡见不鲜!
五要懂管理。农业如今也走过了粗放经营的年代,开始精细化了。而对于那些土生土长的农业企业家而言,则管理就成了土包子与现代企业家的分水岭。事实证明:做农业,小的靠能力,大的靠管理。
六要懂创新。如果把农业想得过于传统,一投入可能就受挫;如果把农业想简单了,经营一阵就失败,这样的情形太多了。同样是在经营农家乐,当大家都在钓鱼、打牌、吃土菜的窠臼里打转时,只有那些有文化内涵、能够农耕体验、享受自然的乡村旅游相对胜出。
七要懂自己。到底投资农业为什么?如果要追求高额利润的话,请远离农业,农业做不到。请看看农业上市公司,哪个不是典型的低利润、高市盈?但农业却是最可永续经营的产业,是人类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的基础产业,是永远不过时的朝阳产业。
八要懂风险。风险对于农业而言似家常便饭,不仅种类远远多于工业,而且程度远远大于工业。初期我以为有两大风险,即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可随着实践总结的深入,我发现农业的风险远远不止于这些,现在已经可以归纳为6种:
1.自然风险,刮风下雨、旱涝冰雹、低温寡照,轻则减产降质,重则颗粒无收。
2.疫病风险,可能轻度损失,也可能减产绝收。
3.市场风险,比工业的更难预测,更难对付。
4.政策风险,土地政策的收紧让畜牧养殖场的用地变得有问题,产业支持措施的转移让补贴收入可能从此不再。
5.政治风险,地方官员的调整,有可能带来人走政息的局面。
6.社会风险,农民的突然毁约或者合作冲突可能导致生产经营的中断。
而从主观上看,还可能遭遇更难把握的决策风险、失败机率较高的技术风险和本领恐慌下的管理风险。
想要在农村创业,要真的问一句自己,准备好了没有?钱在哪里?团队在哪里?市场在哪里?土地在哪里?技术在哪里?这五个前置性问题必须想清楚。
3.小薛:对于青年返乡创业,从政府的角度,要如何给他们营造环境、搭建平台?
魏延安:明确政策导向。从现在的扶大不扶小到普惠政策,特别是要关注初创期的青年返乡创业,应该有定向扶持。
加强创业培训。尽快建立适应农村实际的创业培训体系,更接地气,更加务实,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
积极搭建平台。通过组建协会、开展沙龙、典型宣传等措施,让他们发声亮相,在促进创业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应有的尊严。
突出系统帮扶。套用电商上的话,要有一个创业生态体系,党政的重视、政策制度的改进、资金分配的透明、配套担保基金与贴息贷款的设立、风险防范措施、综合培养体系等,均需要统筹考虑。
▲小薛(左二)和魏延安部长(右二)一起在淘大县长电商研修班
关于现阶段县域电商发展的思考
“县域电商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政策还不配套,电商服务业跟不上,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制度创新、完善基础设施、释放人才活力、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有效供给上下功夫。
小薛:近几年,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和亮点的县域电商模式,如遂昌模式、武功模式、桐庐模式等等,您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共性的地方?
魏延安:首先是对电商的认识比较深刻,从肤浅的网上卖货深化到县域经济转型新动力,以电商为切入口,打开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扇新窗户。
其次是一把手亲力亲为。对于电商这一新事物,没有党政一把手的亲自上手,在一些地方是很难推得动的,所以出现了一批电商书记、电商县长。
第三是把地方优势发挥得很好。县域实际千差万别,县域电商因地制宜。像遂昌是从农产品电商到农村电商再到县域电商一步步来的,但武功却可以利用区位优势打造电商洼地,直接跨越到县域电商;桐庐是把农村电商作为民生工程,探索城乡的互联网新统筹,而成县却让电商为扶贫开拓出一条新路。
第四是把握好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出政策,给项目,放手让市场主体发育,形成了政府与市场两掌合拍、掌声雷动的生动局面。反观一些地方,行政推动走形,政府干预太深,市场主体难以发育,电商最终还是青苗不长。
小薛:您认为发展县域电商一定要具备哪几个关键要素?
魏延安:一、破解认识问题是前提。前景是“小县域,大生态”,现实是“看小了、没生态”。看小了,事情看小了,内容看小了,困难看小了,始终没明白;没生态,没有电商服务,没有人才,没有产业配套,举步维艰。
二、把好发展定位是基础。优势、劣势、目标、对应政策、支持重点,都要想明白。
三、打造电商生态是关键。电商是系统工程,单个环节突破较难,就像种庄稼,有苗没土,或者有土没水,都长不成的。
四、加强人才培养是要务。要十分重视蚂蚁雄兵的作用,把年轻人抓住,用细分理念加大培养;用质量意识扶持人才;从培训入手,综合配套服务跟进。
五、实施精准用力是推手。一把手工程是对的,但一把手抓还不够,还得抓住下面的一把手;钱不多不要紧,关键用在刀刃上,避免盲目的建平台、建园区和招大商引大资。
小薛:目前,电商扶贫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您认为电商扶贫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魏延安:对当前县域电商发展中的问题,我曾概括为“看小了,没生态”,今天电商扶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脱贫攻坚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电商扶贫工程,目前急需深化认识,推出电商扶贫的顶层设计与一般演进图。
关于县域电商的发展前景
“县域电商会形成一个罕见的上下同热、内外同热现象,即从中央到基层政府都在关注,从领导到普通创业者都兴趣十足,从电商行业内部到各大行业都跃跃欲试。
小薛:您提到发展县域电商应着力于生态的打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育人才,您认为,一个地方在起步发展县域电商时,应该如何着手去培育人才?随着发展的不同阶段,又该如何做好系统的人才培训工程?
魏延安:发展县域电商,政府必须把人才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有三条基本路径: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一批,通过创办培训基地和电商孵化基地培养一批,通过配套创业贷款等政策扶持壮大一批。
必须注意的是,一些政府在人才的问题上,过分偏重于人才引进,迷信于“外来的和尚能念经”,结果可能出现“请来女婿气死儿”的负面效果,要把三条路径统筹运用好。同时,必须关注到一个事实,从事电商的主体是年轻人,成长最快,潜力最大,要有明确的青年电商创业扶持和培养计划,这可能决定了县域电商的未来。
系统的人才培训工程,就是要从培训向培养转变,培训是开几次会讲几堂课,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形象地讲,到了今天,我们再不能让我们的电商创业者像当初第一代学电脑的爱好者一样,从BASIC语言和DOS学起,今天电商需要打造一个windows系统出来,他拿了鼠标就可以上网,这是今天人才培养必须达到的境界。
小薛: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推出,您认为这对县域电商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会产生哪些影响?
魏延安:供给侧改革切中了电商的痛点,目前的县域电商最需要供给侧改革。县域电商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政策还不配套,电商服务业跟不上,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制度创新、完善基础设施、释放人才活力、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有效供给上下功夫,通过政府的“营造渔场”,让平台、人才、企业等各方力量在农村电商的广袤空间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首先应该加大农村电商政策的有效供给,在中省出台电商发展整体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各相关配套政策,督促市、县政府也出台本地电商发展意见,早日形成重视和促进电商发展的完善政策体系。
其次,应该加大电商服务的有效供给,高度重视电商服务业的发展,引进一批优势电商服务商,重点解决人才培训、网店装修、专业美工、客服运营、市场推广、数据分析等电商服务的供给不足问题。
第三,高度重视解决电商发展的短板制约问题,目前突出表现在农村宽带还没有普及,网速不快,收费不低;农村物流还不发达,运不了,送不到,收费高,时效差,一些地方的农产品电商物流费用甚至高过农产品本身;缺乏电商发展的要素集中承载地,电商孵化中心建设滞后,配套的加工、包装、仓储设施不到位等,必须加力加快解决。
第四,应该切实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电商发展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电商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产品加速标准化、品牌化,加速推进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数据可共享,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该按照电商“C2B”模式的要求,从消费者的需求来定制农产品生产,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规范生产,用电商最终实现对农业的深度改造与转型升级。
小薛:您说电商发展在十三五会更有底气,您认为未来一年县域电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魏延安:大体有以下方面的判断:
一是持续升温。到今年出去,没有讲发展电商的县可能就没有了。县域电商会形成一个罕见的上下同热、内外同热现象,即从中央到基层政府都在关注,从领导到普通创业者都兴趣十足,从电商行业内部到各大行业都跃跃欲试。
二是形式多样。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有一点心得,下来会在因地制宜上下功夫,走出各具特色的县域电商之路。
三是生态完善。从初期走过来的县已经认识到,电商不是虚拟经济,也不是一个单项产业,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部门配合,更需要多产业协同,最终形成一个涵盖多产业、多领域的电商生态圈,电商经济由此形成。
四是内容丰富。从简单的农产品电商、淘宝村现象到电子商务进农村,从单一的青年电商创业到传统企业电商转型,农资电商兴起,跨境电商尝试,生活服务电商试水,电商扶贫深化,农业电商启航,县域电商完全可以多姿多彩!
五是普惠群众。县域电商最终要演化为群众运动,让群众享受到电商带来的信息化红利,让群众可以作为主体轻松地参与电商发展,让电商平台、企业、服务商与普通电商从业者可以共享电商发展成果。
县域电商最终要演化为群众运动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