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迟宇宙一篇质疑联想CEO杨元庆不合格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顿时硝烟四起,将联想和杨元庆推上了风口浪尖。
起初我并未在意,睁着假期还没睡醒的朦胧眼,呵呵过去了。
毕竟,杨元庆合格不合格跟你迟宇宙也没什么关系。就像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胖人,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胖啊,可是,人家吃你家灌汤包了吗?吃你家小龙虾了吗?所以我们就是想想,不会走上前去对他说你太胖了。而迟宇宙就是那个走上前去说别人胖的那个人。
杨元庆合格不合格,不是由某个人说了算,更何况是一个毫无关系的一个人。联想都没说他不合格,还有点失了风度地公开发表文章予以回击,可见气愤到了极点。
我本人秉承中庸思想,人无完人,觉得这样的人身攻击未免过分了。这是有多大仇多大怨,还是出名想疯了?说到仇怨还确实有那么一段过去。迟宇宙曾应柳传志之约开始谋划写“联想的成长”,三年多的时间苦思冥想辛勤创作,可书稿出来却没有得到柳传志的认可,被柳“废”了。柳传志另请凌志军创作了《联想风云》并风靡一时。最后,迟宇宙自己出版了他的《联想局》。
出于哪种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反正迟宇宙是被大家记住了,对此联想称是阴谋论,这么赤裸裸的指责,明明是阳谋更恰当。
不知道迟宇宙在发布文章前有没有预想到现在的态势,这场简单粗暴的阳谋,归根结底只是一篇文章而已,怎么引起了社会公众这么大的反响?杨元庆曾是联想的骄傲和荣耀,怎么一篇文章几乎就变成历史罪人了呢?这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对此,联想也真的该好好想想了。产品质量堪忧,由爱生恨对社会大众来说,联想的产品质量才是真正的痛点,至于谁来当联想的CEO,CEO的年薪有多天价,充其量只是谈资。我对联想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记得八年前自己斥巨资捧回了联想笔记本,一直到现在都还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呢。可是那只是以前。现在产品质量问题不断,屡屡被吐槽。现在很多买联想的人都是看重它的牌子,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失望之余都会在心理积聚起怨恨。联想过度消费品牌信誉,现在是时候该还了。试想,一个年销售6000多万台PC,7000多万台手机的厂家,如果其产品的出现问题,口碑下降的话,不用媒体,用户的口水就能把它慢慢淹死。
用户对联想的爱变成了恨,任何一个出口,都有可能成为发泄的渠道。杨元庆这次是正好撞到枪口上了,至于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CEO,需要另外的角度,现在下定论也为时尚早。
与国人期待不符,恨其不争
虽然对联想颇有微词,但不可否认,在华为前时代,联想曾是国人心中的骄傲。
联想成立于1984年,迄今30多年,基本上是中国硕果仅存的老牌IT企业。联想兴起时,美国品牌泛滥,联想一支独秀,并走向世界,扛起民族企业的大旗。即便是在最艰难的2015年,联想依然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排在前面的是三星、苹果和华为。
所以,与在国人心目中的期待相比,联想造成今天的发展困局显然是不合格的。联想的问题是陷入PC行业的思维太久,未能及时适应智能终端业务的市场变化。在过去的几年时间,联想的确犯了不少错误,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领域。直接导致去年第三季度出现六年来的最大亏损(7.14亿美元)。
本是无意义命题
联想困局很大程度上是杨元庆的冒进决策结果。
他斥资23亿美元和29亿美元收购IBM服务器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这两笔交易迄今仍在调整和消化过程中。再加上智能手机市场风云突变,联想智能手机在国内惨遭滑铁卢,导致了如今的困局。
各路媒体和大神对杨元庆看法不一,摆事实,讲道理,深分析,说的不亦乐乎?可联想会因此换CEO吗?很明显也不会。
联想现在正处于转型期,以业绩低谷来衡量联想最高管理者的成败,是否有些片面?这有点过于夸大了个人的作用。联想目前也在谋求发展,此时就盖棺定论,是否为时过早?如果几年后联想重又辉煌,现在质疑他的人又该情何以堪呢?
所以,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多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