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心智围墙


 回头望,十几年的互联网从业仿佛如昨,三年小兵,四年创业,五年职业经理人转眼即逝。从外看是一场思维的成长与突破,实则心力的战场。所谓心定志坚,不忘初心,看似没有硝烟,哪有唯愿长久的事儿,这是心力的较量。感谢四年创业让我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看清而不看破,唯互联网初心不改,相信自已,相信他人,相信互联网的力量。

   相信自已才不会迷失,相信他人才能协作,有团队。相信互联网才能拥入它的力量。2015这一年对我来说过去了又没能过去。

  这一年中有三个互联网人物对我有影响,我践行了其中的一些思维。我会在文中提及,我会从大一点的公司经营层面来总结这一年,太细的东西还是要放在心里不断反刍的,那些味道不足为外人道。我的总结逻辑是:产品,团队,运营模式。为什么是这个逻辑。一句话概括:产品是方向和落脚点,团队是根基决定能做什么和如何做,运营模式是前两者的不断推演和实践。

   这一年我们进入了2015年以前个个叫好,2016开始人人说坑爹的行业—O2O

   我们还是先从产品谈起。互联网这个行业现在把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放的太大甚至夸张的地步。就个人这么多年做产品的体会而言,这个实在是小术,术业有专攻一个饭碗而已。我认为做什么产品这是道,这就好比男怕选错行,女怕选错郎,选择才是根本,才是道行。互联网产品讲究用户体验,尤其移动互联网。这使得大部分产品经理走进为设计而设计的死胡同。大多数企业招的产品经理也是在这个胡同里转。说实话没有多大价值。选择决定了产品的从零到一。一生万物的方法论只有一个:迭代。不断试错不断选择。最大的用户体验我的总结就是:变,不断变化。变化证明产品活着,越活越好。只不过根椐产品特性变化的周期要有把握。举个例子,张小龙选择做微信已经证明他是牛逼的产品经理,眼光,行业敏锐度,格局都在那儿了,不代表第一版的微信是成功的产品,那是不断选择和试错的结果。

  互联网产品是科技的产物,是有数字鸿沟的。所以产品的种子用户也很重要。甚至有的决定了产品的广度。所谓的用户体验其是就是不断放大的口碑值。就连淘宝这种直接的商品买卖网站都要运用爆款做内趋何况那些工具类的产品。所以

   我第一个总结是:  O2O产品的本质是高价值的服务。

 

淘宝这么多年衍生一个叫高频的词儿,高频的产品才容易快速发展放大。O2O很不幸是服务行业,大多数的类别是低频,甚至很多难以标准化。我所在的领域更是大坑,家装。非常低频,服务流程复杂,是坑爹的祖宗。记得2014底我在家装领域做过一场互联网思维的分享,我提到傅盛。这厮这两年异兵突起,引人侧目。他的紫牛理论,单点突破论都是引我反思。初入家装,懂得不多,手里资源有限,能做的也就是单点突破了。把一个能抓住的点做到极致。这个还是有可能的。于是我们集中人手在所有的服务环节找到最切实可行的突破点,一年下来不能说口碑爆棚,确实切入行业走上了路。这引我更深入的对O2O行反思,互联网改造传统服务业颠覆的不止是服务模式更多的是服务意识,如何提供用户最想要的高价值服务才是根本。

  

   说说团队吧,这是我最想说又最不想说的,带了这么多年的团队,产品,开发团队,运营团队,业务团队,市场团队真要总结起来好像三天三夜说不完,又不知从何说起。记得年前和一个比较成功的兄弟沟通,我们一致认为作为管理者,心胸才是真相。多大的心胸撑多大的团队。还有个时间问题,团队走多远。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上当然重要。但这个是动态的。管理也是个动态的过程。大多数团队会有一个惯性问题,那个人在那个位置上很久了,好像没出过大事情,那就是适合的。其实每个企业的很多核心岗位都是处在这种境地,而且一动就会有大的连带反应。这个很考验老板的管理水平。所以我的建议是一开始就不能形成哪个位置就是某人的管理制度,很多创业公司都会犯两种惯性管理思维,跟得年头久的兄弟姐妹要给一个位置,或是某人以前在别的公司就是做某个位置就应当做管理。这种小农意识在互联网公司也会有,还很常见。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基本是一群草根建立的。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是管理岗位人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是人品,情商,执行力等等综合的考量。不然就是埋炸弹。

  2015年久不见发声的美团干嘉伟发表一篇演讲。后面被人包装成如何打造一支地推铁军。因为做了O2O特意关注研究了一下。其中感触最大的还是那句“借假修真”。

  O2O团队的管理关键点在于激发式的绩效落地

 

激发和激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借假修真”。如何修目标的假,团队的真。关于这一点的体会上干嘉伟一定比我理解更深。但确实于我心有戚戚焉!各位自证。

  关于团队文化这东西是我最想说却不敢说的事项,因为它和企业文化相关容易扯着蛋。团队文化这东西我唯一总结就是表里如一,自已能做到的事再让别人做才会融入团队融入企业,否则都是极端。

 

2015年对我刺激最大的人是猪八戒网的朱明跃。2005年时共有近百家威客网站,我的创业项目在流量上排在第五位。前两位是任务中国和猪八戒。二年的折磨太记忆犹新,这个漏洞百出的模式最终被团队否掉。我也元气大伤。没想到十年后朱明跃又跳出来公布了成绩单。逼得我不得不进行深入的反思。

关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狗赚钱。我认为一直理解得很到位。这一次算是彻底的思维突破。猪八戒是唯一活下来的威客网站。这一点上得益于创业者的坚持,他的突破在于产业链条思维。猪标局这条狗抓得实在。我以前的理解还是狭隘了。

  O2O运营模式的最终的落脚是产业链的考量

 

羊毛出在猪身上狗赚钱,无论羊也好,猪也罢,狗也行都是一户老百姓的家畜。当然在互联网里你得先有羊,再谈其他。

匆匆总结,草草收尾,给2015做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