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历卡收藏与艺术鉴赏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与时渐变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及功能的扩展,挂历、台历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年历卡作为一种负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及历史信息的“冷门藏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年历片又称年历卡或年历卡片。年历片起源于历书,但不是历书,而是一种年历与图画相结合的艺术品。在收藏领域,年历卡收藏属于年历收藏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丰富而富有时代特点,形式及功能亦多种多样,有单纯记载日期的年历卡,也有书签卡、明信片等。

年历片一面印着全年12个月的月历,大多都有公历和农历对照,另一面印着各种彩色图画,题材包括戏曲、艺术品、名胜古迹等,既可查看日期,又可供欣赏和收藏。

年历片很小,一般只有名片大小,最大的也不过巴掌大。别看年历片面积小,内容却很全:公历、农历、月份、星期、节气一应俱全。正因为小,所以才便于保存和携带,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随时可以查阅,用起来很方便。

年历片的正面一般印有精美图画,而且印刷精致,凹凸版的画面更富有立体感,用金粉的画面更显得富丽堂皇。每张年历片都像一件艺术品。

在我国,发现最早的年历卡出现在大清光绪年间,清末及民国期间,年历卡题材多是才子佳人。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年历片的发展时期,这时期的年历片多数为彩色印刷,也有单色印刷的。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年历片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制作的年历片,运用了彩印、起凸、烫金、压膜等多种工艺,使得年历片成了高级工艺品。当时年历片风靡全国,成为元旦前后赠送亲友的最佳礼品,它丰富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不同时期的年历片,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新中国成立后,年历卡多由各地美术出版社印制发行,画面大多是各地的建设成就和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也有年历片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单片式的,也有折叠式的,除了常见的长方形外,还有正方形、书签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扇形、心形、锯齿形及不规则形状等,其材质多为纸质压膜,也有少数是由塑料、薄金属片或复合材料制作的,印制精美,色彩鲜艳,具有独特的艺术美,令人爱不释手。

同时年历卡的广告用途仍然备受重视,像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纺织品进出口、中国技术进口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等发行了大量内容丰富的年历卡。至于年历卡的题材表现,多是各地的工农业建设发展的成就,也有相当数量的风光摄影及书画作品。

 “文革”期间的年历卡则以革命圣地、样板戏、工农兵题材为主。上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年历卡的题材内容涉及国防、教育、体育、医疗、文艺、社会生活等,通过摄影、工艺美术、绘画等形式生动表现。直至上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迅猛发展,各地美术出版社不再印制发行年历卡。

由于记载有丰富的时代信息,年历卡的身价日益高涨,近几年已成为热门收藏品,受到海内外收藏者的欢迎,鉴于境内外的藏家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狂收年历片,使得年历片价格猛涨,成为收藏品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相比古玩、字画、玉器等收藏门类,年历片算是草根收藏,门槛较低,做这类收藏,不能指望一夜暴富,要保持平和心态,更多的是收藏文化、收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