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在经历了产生候选人、逐鹿白宫这两个阶段后,即将进入终极PK与“过场与仪式”阶段。那么接下来,美国大选还将有哪些“大日子”值得关注呢?
[大选全民投票日]
美东时间11月8日夜间,北京时间11月9日12:00左右,大选全民投票初步结果有望出炉。
美国大选全民投票日的投票站关闭时间在北京时间11月9日上午11:00,初步结果有望在一小时左右(中午12:00左右)获悉。但若选情胶着,则需等待更久。
[选举人投票]
美东时间12月19日白天,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由11月8日全民选票对应产生的“选举人”,将按照全民投票的结果进行对应投票,因而,“选举人投票”基本上可视为过场形式。除非全民投票选出的新总统出现意外不能上任等黑天鹅事故,此选举人投票才会备受关注。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
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16年是12月19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就职典礼]
美东时间次年(2017年)1月20日白天,北京时间2017年1月21日凌晨01:00左右,新总统举行就职典礼,准备光荣上任。美国新总统的就职典礼通常在大选年的次年1月20日举行,但若刚好这天是周日,由于与宗教习俗相冲突,因而就会顺延推迟一天。2013年1月20日是周日,奥巴马的续任就职典礼就是推迟到1月21日(周一)举行的。
[竞选策略迥异]
在竞选最后阶段,希拉里和特朗普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竞选策略。
希拉里自10月以来总体保持低调,任由深陷“录音门”事件的特朗普与共和党建制派、美国主流媒体及控诉他性骚扰的十余名女子展开舌战。事实上,正因为美国媒体聚焦于特朗普的这些争议性话题,在此期间再添新料的希拉里“邮件门”事件及维基揭秘网站不断披露的不利于希拉里的信息对她竞选造成的影响有限。多数民调结果显示,希拉里的平均支持率稳定保持在45%左右。
特朗普自遭遇“录音门”事件及性骚扰指控后,被不少党内精英“抛弃”。他也选择与党内建制派公开闹翻,并大呼选举被操控,以此巩固极端保守派和反建制派选民的支持。
在第三场电视辩论中,特朗普被问及是否会接受选举结果时拒绝作出承诺,称“到时再说”。这一暧昧表态颠覆了美国大选历史上一直以来延续的“输者臣服”传统。尽管他拒绝承诺接受大选结果的做法赢得了铁杆支持者的欢迎,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政治风险。不仅民主党人,就连共和党领导层也对他的这一表态不满。最新民调显示,近七成美国人认为败选者应当接受选举结果。
目前来看,除了靠抨击建制派、选举制度和控告他性骚扰的女性来巩固自身在低学历白人群体中的支持率外,特朗普在竞选最后阶段尚未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向其他群体伸出“橄榄枝”。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历来必须固守的白人选民阵营,特朗普的领先优势近期也遭遇“大缩水”。美国广播公司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特朗普在白人选民中的支持率仅比希拉里高4个百分点,而2012年惨败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当时在白人选民中的支持率比竞选对手、后来连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高出20个百分点。
[美国大选其他势力干预]
普京称,俄罗斯对谁入主白宫根本没有偏好。他还表示,特朗普的表现更象是一个“正常人”,因为他厌倦了见到美国几十年来的由精英掌权的状况。普京说,美国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转移美国选民对国内问题的关注。他说,“转移选民的注意力更容易做,比如将选民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谓的俄罗斯黑客、间谍、特工或俄罗斯影响力上”。
普京还表示,任何呼吁美国与俄罗斯恢复“关系正常化”的提议都会受到欢迎。而特朗普此前曾呼吁美国改善与俄的关系。普京还谴责西方编造俄罗斯军力威胁的“神话”,以便为加大军费开支以及扩大北约在俄邻国驻军找理由。他表示,“俄罗斯没有计划攻击任何人”。
此前,北约宣布将在东欧国家增强军力,以“制约俄罗斯”。英国称将向罗马尼亚派驻战机,美国则将向波兰派出部队,坦克和大炮。北约计划建立4个战斗群,总兵力为4000人,一支40000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将作为其后盾。
----文/邹子杭/微*信/zh/51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