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综合经济运行发展概况


保险行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保费的收入、企业养老金收入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收益。保费收入包含了人寿险保费收入、财产险保费收入、投资连结险保费收入等三个部分;企业养老金包含了企业养老年金收入、个人养老保险收入两个部分;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包含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债券投资收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收入和非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收入。

 
2015年,保险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改革不断推进,业务快速增长,经营效益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未来将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继续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保险机构比2014年新增9家,达到189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10家,财产险公司70家,人身险公司75家,再保险公司9家,资产管理公司21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1家,其他机构3家。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1.4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51%。其中,财产险公司总资产1.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29%;人身险公司总资产9.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13%;再保险公司总资产4,642.12亿元,较年初增长32.12%;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267.52亿元,较年初增长11.17%。
 
2015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37,025.29亿元,同比增长16.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17.86亿元,同比增长10.90%;寿险保费收入8,109.96亿元,同比增长21.27%;健康险保费收入1,245.88亿元,同比增长39.53%;意外险保费收入328.82亿元,同比增长15.10%。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保险业发展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保险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不断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出台《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管理办法》,推动4家商业保险公司试点经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不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系统整合、简化监管比例,建立以大类资产分类为基础,多层次的比例监管新体系,稳步拓宽保险投资范围,逐步放开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优先股、创业投资基金等,试点保险资金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产品注册制改革。
 
保险作为一种高效的社会风险管理基本手段,未来在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应对灾害事故风险等方面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一是保险业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出台,为保险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金融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行业间竞争日趋公平,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同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将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各个板块的融合发展。三是保险行业需要加速转型和创新。在金融业和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的大环境下,保险公司传统的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和投资模式都面临加快转型的压力。四是保险行业风险多样化。保险公司的收购行为增多,多种衍生投资工具组合使用,增加了投资风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竞争,增大了保险公司的投保、退保风险和资本压力,防风险任务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