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是校园的生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郧阳区大力实施“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品德高尚、知行合一、健康快乐的阳光公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一年来的建设,校园文化已初见雏形,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展现了她独有的魅力。 外修环境,育知行合一新人 2013年9月,郧阳区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加强郧阳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每所学校围绕一个建设主题,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开展校园环境布置和主题教育建设活动,形成具有深厚地域特色的“一校一品”校园文化。为促进校园文化迅速落地,教育局下拨了专项资金,并对有特色的学校给予了奖励。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依托“恐龙故乡、人类发祥地、楚文化的源头、沧浪文化发源地、中原突围主战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翰墨丹青”等地域文化名片,紧扣时代脉搏,凸现“一校一品”育人特色,努力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思想励志教育。 在校园文化主题定位中,积极渗透了社会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首先,对每一位学生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如实验中学弘扬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翰墨丹青”主题教育,城关一中弘扬中国诗词瑰宝的“诗风词韵”主题教育,青曲中心小学“国学经典”启蒙的主题教育。其次,在学生灵魂深处根植我爱我家的乡土情结。如柳陂初级中学歌颂郧阳风光、历史、文化及发展前景的“美丽郧阳”主题,柳陂五角岭小学以歌颂郧县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精神的“家文化”主题,南化初级中学以歌颂老区人民牺牲奉献精神的“红色文化”主题等。 在校园文化主题定位中,还契合了时代特征。每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都十分注重培育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歌颂当地学子勤学及艰苦奋斗精神的“励志”主题,安阳小学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实验小学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科技发明兴趣的“科技创新”主题等。 内修人文,促核心价值观生根 再好的校园文化,只有落地生根,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各校按照这一理念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育人励志,享受快乐。 2013年10月22日,郧阳区举行了“书画家进校园”活动,书法名家们与郧县实验中学艺术跨班大课堂的学生一起参观了该校“翰墨丹青”主题校园文化,赏析了书法名帖,并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们进行书画创作。在书画家进校园活动的带动下,该校经常开展赏析书画作品、创造书画活动,让人人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书法瑰宝,掌握一项书画创造技巧。 郧县实验小学充分发挥师资力量的优势,把以科技发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举办科技周活动。该校利用壁挂式科技馆开展科技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展品的科学原理,进而使之逐渐对科学产生兴趣。教师王云说:“孩子们通过科技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知识储备与创新实践能力使我重新认识了这群孩子们,他们每一个都很出色!同时第一次感悟到我们正面临着自己学生的挑战!” 在青曲中学“中国郧县·人类老家”这块醒目的主题文化墙前,你仿佛能聆听到人类祖先行走的脚步声,人类进化的节奏声。该校借助国宝“郧县人”这张响亮的名片,对学生进行人类起源教育;借助汉江奇石,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2010年10月,该校教师杨正林把自己历时32年、行程数万里搜集到的千余块汉江奇石、汉江古陶片无偿捐献出来,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汉江文化展览室,并以此为载体编纂出15万余字的校本教材——《璀璨的汉江文化》和《石头与文化》。该校学生参观奇石轩后写下了21篇文章在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国土资源部主管的国家级专业赏石期刊《宝藏》上刊发;两年时间,该校汉江文化展阅室先后接待各级参观者15000余人。 青曲洪门铺小学借助学校地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优势,开展“诵农耕诗词、讲农耕故事、收集农事谚语、蔬菜基地试耕”等教学活动,激起师生农耕情感,唤醒学生重农、恤农思想意识,从小就在学生的心田上播下劳动光荣的种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父母的艰辛,从而达到厉行节约的好习惯。 柳陂镇还将校园文化和国家行动——“移民搬迁”结合起来。该镇新建移民学校——五角岭小学,确定了以歌颂郧县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精神的“家文化”主题,设计了“勤、和、康、俭”主要板块,开展了“我爱我家”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经常让学生与外迁学生、家长、亲人互通书信,加强了内安与外迁移民的联系。 刘洞中心小学也把红色革命教育纳入了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该校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师生齐唱国歌成了该校的传统,这一举措的实施,让周边百姓也深受感染——每周一升旗唱国歌时,10余名六十多岁、送孙儿上学的老人,自发地驻足校门口,与师生一道立正高唱国歌。每年清明前夕,许多家长都要带上孩子,走一遭老红军浴血奋战的革命路,指点着老树上斑驳的弹痕,含泪讲一讲中原突围的惨烈战事…… 强化内涵,精神引领促养成 校园文化落地有声的发展,并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位学生,展现出她无穷的魅力。 实验小学学生何李辉发明的《新型木螺钉》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受到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原总理李鹏的亲切接见。另有十多项学生发明获得专利资格。学生许彝显制作的电子板报《课间十分钟》、朱锡莹创作的微博英语《最美乡村》两件作品获得湖北省一等奖,实现了郧县学生参加省电脑制作大赛零的突破。 校园文化不仅促进学生的科技发明,还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杨溪鲍沟小学通过开展“日行一善”活动,日渐形成了人人行善积德的好风尚;城关一中把“温良恭俭”作为育人理念,引导师生“传承诗风词韵,争做儒雅学人”。如今,你走进该校和学生交谈,信口拈来就是一个成语或是名人典故;南化初级中学经常举行红歌赛,每天下午上课前,校园里总会飘荡着铿锵有力的歌声。歌声过后,学生们的脸庞上充满了饱满的精气神,学习起来格外有劲。 实验中学的翰墨丹青已渐入佳境。在美术教师王峰的影响下,相同爱好的师生组成艺术沙龙,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并把创作的作品放到师生书画苑里展出。该校校长毛士文说:“书法艺术是我国的瑰宝,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把这种优秀文化传承好、发扬好,促进学生练习书画艺术。” 以阳光体育见长的谭山中学创造性开展体育运动,把体育运动的项目由单调的跑步和广播操发展到五步拳、散打、校园舞、跳大绳、踢毽子、唱红歌、扭秧歌等十余个项目,结合“阳光大课间”每天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阳光体运动的扎实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唤起了对学习生活的热爱。 郧县教育局局长魏明成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待放的花蕾,我们要通过校园文化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每一朵花儿都绽放得绚丽多彩,都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郧县教育局 曹君华 吴兴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