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日头条在珠海召开未来媒体峰会,张一鸣、宋建武、张志安、蔡伟等大伽分别就未来媒体谈了自己的看法,作为研究者的自己获益匪浅,自己就结合各位大伽的发言谈谈自己对未来媒体的看法。
一、未来媒体是基于未来的
什么是未来媒体呢?我们在研究和分析未来媒体时,需要注意两个前提:一是未来媒体一定是基于未来大趋势和未来语境的,而不是基于过去和现在的现状和语境的。当前很多人在研究和分析未来媒体时,依然从现在去看未来,而不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未来分析未来,导致对未来媒体的分析和研究仍然局限于现在;二是未来媒体是基于一段时间范围的。对于未来媒体,要从实务、可操作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才更有市场价值,而这必然是有一定时间范围的,结合传媒业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合理的时间范围为十年左右:一方面时间太长很难进行有效预测,导致难以转变为真正的市场行为;另一方面时间太短又难以体现出未来的意义,体现不出前瞻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媒体一要基于未来和大趋势,二要基于十年左右的时间范围。
二、未来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
徽投公司的创始人蔡伟认为传统媒体执政拱卫的能力大幅度削弱,而BAT等巨头的执政拱卫能力大大增强。这种判断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看似很残酷,但是完全和传媒大势相符合。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的猛烈冲击之下,先是美国的报业陷入断崖式的下滑,其报业广告已经下滑一半以上。我国的报刊业也于2012年进入断崖式下滑,广告实收额2012年下滑15%以上,2013年下滑20%以上,2014年下滑25%以上,2015年下滑30%以上,预计2015年全国的都市报会有一半以上出现亏损;而目前电视广告实收额也正处于快速下滑通道。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此消彼长的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传媒业的主导和主流,而传统媒体的地位则越来越边缘化。
因此,未来媒体一定是基于互联网的,而传统媒体则是属于过去的,属于被淘汰的范围。
三、未来媒体是技术媒体
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分析了媒体的发展史,从西方第一本以活字印刷术批量生产的图书“古滕堡圣经”到以印刷机印刷的报纸《通告报》,再到此后广播和电视,进而认为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推动媒体形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人类发展史,到目前我们经历了文字发明、古登堡印刷术、电报和互联网技术四次传播革命,每一次传播革命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媒体形态。
1989年万维网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互联网媒体,而1994年互联网技术传入我国,给我们带来了互联网媒体,短短的2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主流,正可谓技术决定媒体变革。那么,在未来10年内,技术的变革尚未平息,各类技术仍将日新月异,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呢?可以预测的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VR、AR技术、人工交互等新技术将进入商用和普及期,推动着媒体发生新一轮变革。
纵观媒体发展史,处于快速变革期的媒体一定是技术主导和驱动的,未来媒体也一定是技术媒体。
四、未来媒体能够更好建立用户连接
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建武教授说,任何媒介的作用都是连接,这个观点很深刻。唯有与用户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才能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入口,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传统媒体出现困境的根源在于与用户连接失效或者说只有受众而没有用户,进而导致广告主流失、骨干流失和话语权丧失,进而进入快速衰落通道。而互联网媒体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够更好地与更多的用户建立起连接。
在未来,谁能帮助媒体与用户建立起更好的连接,谁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谁才能成为主流的未来媒体。
五、未来媒体是生态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之前的内容、产品、平台竞争上升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单纯的内容不可能打造成熟的生态系统,更难以赢得未来。
成熟的生态系统能够实现正反馈和自强化,供应商、用户、平台的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良性发展。因此,在未来,谁能够打造正反馈的生态系统,谁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则谁就能成为未来媒体的主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内容提供商,有分发商、有营销服务商,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六、盈利模式多元化
当前,很多媒体高度依赖于广告这一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造成风险高企,而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日渐成熟,人们消费的升级,未来媒体的盈利模式一定会更加多元化。从单一的广告向信息收费、广告、电商服务、多元服务等综合性盈利模式转变,未来媒体的盈利模式会更加健康,也会更加可持续。
我们欣喜地看到,按照上述六个标准,今日头条所代表的智能型媒体已经具备了未来媒体的雏形,他们正在从未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