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阳被打:新闻背后的“三国演义”


      笔者在听闻老甘阳被打的消息以后,并没有感到丝毫讶异。

 

此事正应了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说的一句话:“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这话它讲的实在,它告诉我们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一般的老百姓与知识分子是渴望事功和荣誉的。谁也别想着既让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由于上级的打压、体制的束缚、际遇的坎坷,让他干了好几十年都没干出什么来,那他心里一定非常郁闷。

 

《水浒传》的宋江就是一个典型。他在仕途不顺、官司缠身、发配江州之际不就放过话吗:“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还不止,还有更狠的牢骚:“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在不爽的时候,想杀人甚至造反,然而读者都认为“这心情可以理解”。相比之下,青年教师李思涯只是扇了“阻他晋升之人”(甘阳)的几个耳光,自然更不值得大惊小怪、口诛笔伐。

 

然而令人稍感不解的是,挨打的这个甘阳,竟然在第一时间被众多主流媒体冠以“新左派”的称号,这就显得有些“名不副实”且“别有用心”了。为了让普通网民搞清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所谓“派别”,我在这里做一下简单的普及,大家可以以此为据,控名责实,看看这个甘阳到底属于“什么派”?

 

(经常上网而且关注时政的人,可以把我以下论述的“常识”直接当草纸,丢进厕所,直接看结论就好。经常上网但是只知道玩玩游戏、追追韩剧、看看菜谱、捧捧明星的人,可以略微侧目了)

 

现在在网上“把持”舆论的,有这么三派。这三派都本领很大,非同小可。但同时呢,每一个派别都良莠不齐,每一个派别里面都有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和利欲熏心的“斯文败类”。

 

他们中的“社会贤达”,可以说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平等交流,求同存异”的良好环境,使我们能够饱享知识盛宴,体验底层呼声,身心充实,眼界大开;他们中的“斯文败类”,则变着法的掩盖事实,扰乱视听,哗众取宠,弄得网上乌烟瘴气,搅得老百姓不知所从!

 

第一个是右派。他们的主张大都改进自《Great Charter》,力挺师法欧美,搞权力制衡(亦即认为司法、行政、立法应各自分离,然后再增添一个宪法法院,起着“第四王国”的作用)。代表机构有:共识网、炎黄春秋、天则经济研究所等。

 

按照“加入动机”来说(并非学术主张),这个右派也可以粗略分为三种:

 

其一是“志存高远”,发自肺腑的认为中国必须贯彻“普世价值”的理念,才能得到“善治”的人。

 

其二是在思想混沌、生理叛逆、遭遇重挫时偶遇“启蒙”,因以浸淫的人;

 

其三是企图拿“自由、民主、博爱”为筹码,来四处吸金的人。

 

这类人中的“翘楚”大都有“留洋背景”,在网上或线下通常以“谦谦君子”、“方向导师”、“孤芳隐秀”的外貌出现,再加上六大门户网站助其威势,所以比较受青年一代的欢迎。

 

第二个是左派。他们的理论在《试谈“生死抉择期”的机遇、法宝和任务》中有较为完善的体现。(亦即尊崇“反帝反修,复兴科社;清腐锄奸,整党正本;五大民主,公有共富”这24字方针)代表机构有:乌有、红歌会、四月网等。

 

按照“加入动机”来说(并非学术主张),这个左派也可以粗略分为三种:

 

其一是怀有“家国情怀”,真心实意的认为当下必须回归“马列毛”路线,才能国泰民安的人。

 

其二是在改开以后,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政治地位每况愈下因而万分怀恋前三十年的人。

 

其三是拿着“马列毛”思想招摇撞骗,妄图功名大业的人。

 

这类人中除了有少许“富商巨贾”,大都比较贫寒拮据,再加上秉性火爆,所说话语又“言不经饰”,容易给人以桀骜不驯之感。由于“战术老套”“词锋泼辣”等特点,再加上六大门户囿于自身定位和商业考量,不想为他们张目,故而不能很好的跟青年一代进行有效沟通。

 

不过,其中不乏一些平易近人、专责务实的仁人志士,他们所开办的“自媒体”倒是颇受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

 

第三是特色派。据实而言,无论左右,都有一定的人脉基础和忠实信徒,因为他们的理论间或存在漏洞,却可以前后衔接、自圆其说,听着起码像那么回事。

 

然而,特色派所说的理论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信。他们几乎无视芸芸众生的苦痛和惨状,专一助纣为虐,用所谓“半殖半封”、“中外合资”式的帝王之术对百姓加以奴化,霸道而又野蛮,幼稚而又滑稽。

 

他们宣扬“朕即天下”!

 

他们践行“外儒内法”!

 

他们逼人“精神分裂”!

 

他们的言语可能一致百虑,变化多端,莫拘一式,但有一个核心雷打不动:就是政府说什么就是什么,政府就从来没错过,(就是有了错误也是伟大的探索)。

 

代表网站有:新华、人民、光明等。

 

他们内部大概也分两派:其一是坚信政府“功高德广,英明果决”,只有跟着它才能共济时艰,开创新局;其二是也知道政府不得人心,但迫于“谋安固宠”、“明哲保身”的需要,只能巧言令色、信口雌黄。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三派的特征和语言范式,不妨看看这个老甘阳更贴近哪一派?笔者自打06年就关注他的作品,零零碎碎看了有五六部,印象最深的当属《八十年代文化意识》、《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孔子与当代中国》,究其文理,既与右派所倡之“独立人格”截然不同,又与左派支持的“造反有理”大相径庭。

 

他所抬出的“儒家社会主义”,唯一能让笔者感觉到的,是在“曲意阿世,谗言媚上”,教导每一个国民都当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这明显属于特色的范畴。(如果左、右两派的网友对此结论有质疑,可以细读自其07年以来,断断续续发在各大网站上的文章。如果并非属于“特色”之流,任何人可以骂我赵丹阳是“无耻小人,卑鄙下流”)

 

结论:既然老甘阳所扮演的角色“昭然若揭”,是个五毛,为何又被主流媒体最终冠以“左派”的称呼呢?理由很简单,通过对“甘阳被打以后的舆情”研究,我们就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网民已经把“甘阳”等同于打压后进、排斥异己的“封建学阀”。这个时候找出“甘阳”一些“形左实特”的言语,把他定义成“新左派”,不就等于把“封建学阀”这四个字跟“左派”挂上钩了吗?!

 

根据“事起而有所利,其尸主之;有所害,必反察之”的法家定理推测一番,就显而易见:这是右派公知和特色联合发力的结果。右派和特色的目的也很直截了当:让大众误认为左派就是“封建学阀”!这是指鹿为马、李代桃僵之计!

 

可惜,这种把戏也只能骗骗小孩子,稍动脑筋的人就看得明白:任何主流媒体所得出的定论,都是左、右、特色三方互相博弈所得出的结果。此次不过是左派在“网络三国”的角逐中走了背字,被魏、吴两家联手算计了而已!

 

 作者 赵丹阳 九零后半知名作家  微信号:wuleihuaji Q:79448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