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强势干预为降准做准备


      新年伊始,中国金融市场迎来多事之秋,一方面是股市暴跌,三个交易日千股跌停,两个交易日四次触及熔断机制而暂停交易,要不是取消熔断机制,恐怕本周一也不能幸免与暂停交易,另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暴跌,2016年开年第一周,至1月8日17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当周跌幅接近700个基点,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下跌幅度超过0.8%,离岸人民币汇率更是下跌超过2.28%。

     汇率暴跌给唱空中国经济的唱空派授以口实,并带动中国股市连续暴跌,股市暴跌,再一次助涨汇率暴跌,汇率暴跌又助涨股市暴跌,陷入恶性循环,中国政府要维稳股市,还要维稳汇率,进入两难境地,货币政策出现艰难抉择。
   回顾15年中国股市走势,就是发端于央行双降,从整个运行趋势看,央行降准降息释放低成本资金,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让风险资产价格得到重估,股指不断螺旋上涨,央行政策与股市走势高度关联,是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改革共振的结果,所以有资金牛改革牛的称谓。现在中国股市也同样面对资金饥渴,需要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最起码实施降准50个基点对冲,但央行始终没有如愿,正是投资者期盼的降准预期落空,失望情绪抬头,加上资本市场利空消息不断,经济下行压力始终高悬,12月份,中国官方PMI为49.7,连续5月处于景气线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15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6%,2015全年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低于政府制定的3%目标。PPI则连续46个月下降。股指就开始暴跌。
     央行缘何不敢动用货币政策呵护股市,就在于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宽松不敢过度放大,马骏指出在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轨的过程中,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环境下,应逐步弱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力度和频率的决策应该以短期利率稳定在合理水平为前提降准等数量工具的使用还需要考虑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如果降准力度过大或过于频繁,会导致境内短期利率过度下行,因此可能加剧资本外流,使得本来希望看到的通过降准提高货币乘数、扩大流动性的效果被对冲,笔者认为马骏可能已经注意到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也可能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更加保守。
   因此笔者认为央行即使要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也会首先稳定汇率,周一央行终于出手,实施两大干预政策,一个是大浮动提高做空人民币的资金成本,让做空者没有充足弹药,失去做空的动能,香港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Hibor)狂涨939个基点,由上周五的4%飙升至13.4%,创2013年6月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香港银行间7天拆借利率同样由上周五的7.05%大幅升至11.23%。央行对汇市的干预及在岸与离岸人民币价差引发套利活动,促使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大幅趋紧。另一个是通过中资大行直接干预,中国央行在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保卫战中通过中资大行大量买入离岸人民币,在挫败套利交易的同时逼空。双管齐下,终于迎来人民币汇率暴涨,北京时间19:00左右,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日内涨幅扩大至约800点或1.2%,现报6.6034,较日内低点涨幅约1000点。在岸人民币(CNY)兑美元也进一步扩大涨幅,现报6.5725,较上周五夜盘收盘涨约220点。两岸价差缩窄至不到300点。
    央行之所以出手干预,就在于要稳定市场预期,按照叶檀女人观点,但也不会突破两条底线:一是产生崩溃预期,二是人民币汇率指数跌破100,引发新兴市场货币战。笔者认为央行出手干预不止于上面两点,到2015年12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是3.33万亿美元,较前月末大降1079亿美元,创历史最大单月降幅。依靠外汇占款投放流动性的国内面临严峻考验,许多银行开始找钱,但迫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央行不敢降准对冲流动性困局,防止得不偿失。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不仅官方数据不理想,日前官方研究机构也承认16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央行亟需要降准刺激。
 就降准本身而言,我国存准率依然高达17%,位居世界高位,在热钱外流下 没有必要维持如此之高的存准率,股市低迷,经济萎靡,通缩压力有增无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1.6%;PPI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5.9%。货币政策应该更有宽松的必要,而央行自去年10月下旬央行降准至今,仅有每周的公开市场操作能向市场投放短期资金,通过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一直没有成行,这是非理性的,也不算的是货币政策的前瞻性。
    央行一方面通过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刺激经济复苏,刺激股市上扬,从而重振中国金融,提高国际市场对中国金融强国的认识,提高人民币稳定基础,另一方面利用丰裕外储积极干预外汇市场,严控资本账户防止热钱外流和国内资金转移,避免投机资本和非法资金转移加重贬值压力。
    死抱从紧货币政策在如今市场氛围下,没有必要,只会加剧实体经济困难,加剧资本市场调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