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阅兵讲话,洋溢着和平元素


 习近平阅兵讲话,洋溢着和平元素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极少打开电视,连“春晚”直播都已几年不看的笔者,上午却坐在电视机前连续观看了两个多小时的“大阅兵”电视直播。作为一名曾经服役8年的转业军人,此前观看过1984年、1999年和2009年大阅兵,除了欣赏强大的阅兵阵容外,也为我军装备的每一次进步而感到高兴。

有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由来,公开资料显示: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6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将庆祝胜利的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定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即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近66周年,已经进行过15次大阅兵,除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外,另13次均为国庆阅兵。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举办的阅兵,这还是头一回;而外军方队参加,就更是第一次了。

至于此次阅兵的目的,9月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就不但驳斥了“阅兵劳民伤财”观点,巧妙地回避了“刻意针对日本”的猜测,更是否定了“秀肌肉”说。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通篇更是洋溢着和平元素:

——“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习近平随后还提到“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而有关资料显示,仅中国14年浴血抗战,就有380万将士喋血疆场,这些都充分说明为了和平,世界人民曾付出过巨大的牺牲,但同时也说明,为了实现世界和平,付出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让地球人普遍受惠,世界各国相互依靠、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世界经济更是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已成为“地球村”的共识,未来人类不应该相互欺诈甚至一方以武力攫取他人财富,而是必须相互合作取得共赢,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我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三次较大规模的裁军:1985年6月,邓小平宣布裁减军队员额100万,我也是响应邓小平的号召,在1988年军队授衔前离开部队;1997年9月,裁军50万人;2005年再裁军20万人。目前中国军队兵力(不含武警)230万人,再裁减30万后,还有200万。习主席宣布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不但成为此次阅兵的一大亮点,更展示出我国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充分彰显出我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诚意和愿望。

——“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习近平讲话的这个结束语充分肯定了正义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和平的力量更是不可阻挡,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决心更是不容置疑。习近平的这“三个必胜”振聋发聩,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维护中国主权不再受侵犯的高度自信,和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

此外,习近平的讲话并未提及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哪家更大”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争论,无疑也是此次讲话的一大亮点。此前,习近平在会见来京参加阅兵典礼的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时就十分清楚地表示,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党派、民族、阶级、地域,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将永远铭记为抗日战争胜利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习近平的阅兵讲话虽仅有1500多字,但字字珠玑,洋溢着和平元素,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心情,和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能力。

握手言和?总局、马云与消费者都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