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报为何被责忽悠中国股民?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券商研报为何被责忽悠中国股民?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
 

谁也不曾料到,在经历了上半年这场波澜壮阔的杠杆牛市之后,A很快就在6月迎来了断崖式的下跌。券商们在“股灾”前发出的中期策略报告,标题大多如《风展红旗如画》、《拥抱美梦,牛途未停歇》、《日出江山红似火》,这些报告中,少则十几页,多则六七十页,各券商分析师则从政策、货币、估值、资金等角度或详细或扼要地阐述了股市走牛的原因,情绪积极、乐观,词汇间饱含了对财富的渴望。

但实际上,券商们的乐观预期根本不靠谱,6月中旬后A股使遭遇了3次不同程度的深度调整。截至目前,上证综指距6月份的最高点跌去41.19%创业板跌去46.19%,市场目前处于箱体震荡之中——与绝大多数分析师在几个月前中期报告中写到的情形大相径庭。

本来部分投资者准备趁着牛市大涨盈利之机落袋为安的,有在下跌中途想要割肉的,都因为券商的研报给耽误了,更有人看到了券商报告后,觉得下跌就是抄底的机会,追加投资后又被深套其中,亏损惨重。所以笔者劝诫大家,券商的话不靠谱,股市投资决策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判断。

股灾前对泡沫置之不理

524日,国泰君安策略小组发出了一份47页的中期策略报告《风展红旗如画》,在该报告中,国泰君安策略组上调上证综指在三季度的目标到6000点,上调创业板指数的目标到4000点。平安证券的分析师则更有信心,其预测下半年上证指数运行中枢应会在6000~8000点范围。

当然,也有部分券商发现A股估值偏高、价格太贵的问题,但很快这种担心又被市场乐观情绪所麻痹,毕竟错过这轮全民赚钱机会的责任谁也承担不起。譬如国元证券在中期策略中写道:“当前股市的上涨,依然是单纯的估值提升的行情,或叫流动性推动的行情: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是条件之一,股权风险溢价下降是条件之二。

一些券商自说自话,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比如兴业证券自问自答:怎么来理解A股此轮牛市的泡沫化?其回答是:“很多人现在担心见顶,主要是因为股票‘太贵’了。我们认为,股票泡沫将是常态化。经济转型阶段,在看到宏观经济显著改善之前,投资者怀揣着对中国转型成功和改革成功的梦想,怀揣着对创新的崇尚,投资股市,这本身是一种全民创业,通过财富效应吸引创业、创新。”

股灾之后仍喊牛市不会停

到了6月中下旬以后,股市出现了史诗级的暴跌行情,但即使是这样,券商的分析师们仍然“无视”暴跌,依然在报告中表示对行情充满信心,声称现在是抄历史大底的契机。华融证券在71日发布的中期报告中写道,A股仍将处在上行通道,因为以下三点:第一是基本面趋势向好,但这种向好可能不是过去单纯的经济增速的高增长,而是过渡到更有质量、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新常态,即从数量向好变成质量向好;第二是流动性宽松趋势不变,会从有钱到越来越有钱;第三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政策面持续呵护。

显然,券商们对股市已经出现拐点“毫无察觉”,作为专家云集之所的券商,其对后市观测之水平实在难以让人恭维。可以毫不夸张的讲,笃信券商的研报,不如相信你自己的判断。第一轮”股灾“后坚持牛市论的还有浙商证券。其给出的理由是,本轮A股牛市还未完成其服务国资国企改革、融资结构变革及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使命,因此A股市场长牛格局延续的概率更高。

经历几轮股灾,券商仍“爱在深秋”

今天是第三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时间将进入2015年的第四季度,各券商A股的四季度策略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兴业证券资深分析师表示:深秋之前的股市,处于构筑“市场底”的黎明之前;三季度后期最迟到10月上旬,做空动能将进一步衰减,利空出尽,就像弹簧越压反弹越有力,反弹动能不断孕育。

在这份名为《爱在深秋》的报告中,分析师给出看好后市的理由。首先,当前成交缩量,换手率降至历史均值,主动性“杀跌”动能已衰竭;其次,9月份清理场外配资导致的被动“杀跌”动能宣泄之后,“去杠杆”接近尾声;第三,10月上旬,三季报风险可能还有一些扰动,那时反弹时机已到了“右侧”;第四是人民币汇率还在回归“稳态”的过程中,宏观层面的悲观情绪正在缓解;第五是深秋之前,投资者信心在筑底,“散户化”市场的信心需要等赚钱效应来强化。

面对A股频繁出现千点下跌式的股灾,券商判断一错再错,忽悠了不少投资者,都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了。于是,也有券商开始了模棱两可的预测手法。浙商证券称:“基本面分析角度,股权风险溢价在当前A股市场估值中起主导作用,股权风险溢价对应市场信心,需要宏观外力来重塑;技术面分析角度,上证综指整体处于下行通道,需要时间震荡筑底、消化套牢盘。”

券商们研报成功率为何这么低?

我们细读券商对后市的预判,多以死多头为主,结果忽悠了自己,害苦了散户投资者。这其中有二大原因:一方面券商的分析师喊多迎合大众的心理,即使说错也无有大碍,而过份看空者,将蒙受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券商的研报看多,就是让投资者入市参与操作,这样券商的收益才能增加,要是天天喊空,并不利于券商完成盈利目标。那么现在反回头来看,券商们看多的理由为何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呢?

首先,很多券商认为,受中国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因素叠加的货币宽松,将利好于A股市场,乐观看多并非空穴来风。但即使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下,也要有赚钱效应和资金持续流入作支撑。而如今后在监管层加大对场外配资、伞形信托等“去杠杆”的情况下,货币宽松利好则会被股市泡沫和去杠杆对冲掉。

再者,券商们过于迷恋政策救市的能力,很多券商认为,在诸多改革没有完成的前提下,政府绝不会允许股灾出现,所以A股上涨概率偏大。但是,笔者在见证了数次股灾轮回之后认为,政府救市只能救一时,不可能改变股指运行的趋势。这次证金公司救市出现巨亏100亿,还是没有将股市稳定下来。所以于其救市,不如治市。只有将股市环境营造得更加公平公正,并且适度的运用资金杠杆,这才能真正稳定股市。

最后,券商们始终对国资国企改革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持乐观预期。不过,笔者认为,任何改革红利的释放都不是一挫而蹴,更何况是要“摸着石头过河”,这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而且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些都是未知数,盲目乐观随大流,只能造成对形势的误判。

而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的阵痛期,GDP下行压力大,出口增速也持续低迷、实体经济衰退形势并无改善,再加上通胀率又在上升。从短期来看,也实在找不出对中国经济盲目乐观的理由。如果硬是受乐观因素的影响,那只能被深套在股市之中。

在经历了一轮轮千点级股灾之后,很多投资者指责券商研报过于忽悠人,使得他们亏损惨重。不过我倒觉得,这是除了券商们水平不高之外,也是其迎合大众乐见股市上涨的心理有关。从表面上看,券商给出的看多理由很振奋人心,但实际上大多也经不起细细推敲。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信券商的研报,不如相信自己对后市的判断。必竟信自己投资受损,心安理得,笃信券商研报受损,你会觉得很窝囊。

   通胀上升,存款为负,如何对抗通胀? 投资理财看这里注册就送1万元体验金,给您15%年化稳定收益!理财范刚融资2.1亿,财经专家推荐,让您投资安全又放心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外贸严峻超预期 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民币或将迎来一场货币之战?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