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反思:半年就告吹的股市之恋


中国股市经历了始于6月中旬的一轮大幅杀跌后,8月中下旬上证综指又开始了新一轮更为迅猛的下跌,之前跌幅35%用时一个月,现在25%的跌幅却只用了一周,指数跌幅以不断创记录的方式,嘲讽着年初的众多股神。

 

虽然中国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周期波动变短是一个必然,但是短成这个样子却是远超我的预期。当然本不该来的东西,走的也就理所当然,但是造成的伤害却历久弥新。

 

相比年初时候喧嚣的万点论,动辄就是10倍预期的估价,或许现在的下跌更加真实,但是真实往往是痛苦而不乐意被见到的,大多数人更愿意活在美好的虚幻中,很可惜资本市场从来都没有同情与怜悯。

 

上半年,我也一度怀疑自己对今年的股市判断失误了,5月份减仓后市场上涨反而加速,挣钱效应愈发明显。这一个月无疑是尴尬的,任何对多头的质疑都招来嘲笑甚至谩骂,无奈之际只能自己给自己放假,坐在电脑前不再看跳动的K线,开始看书,内容也很随意,或充实自己或消遣自己,中午约一些朋友出去吃饭喝咖啡聊聊天,生活过得很惬意。

 

可惜就像人生一样,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6月中旬市场开始下跌了,而且是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态势。杠杆资金的特点就是不计成本,这点在这一阶段体现的尤为明显。很多人说这波下跌因为有杠杆的存在,下跌的态势会和以往不同,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按照自己的方式交易,也侥幸的净值创了两次新高。本来下跌的时候抢反弹是刀口舔血的事情,不做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这轮下跌导致同行们净值下跌很快,而我因为前期空仓,且抄反弹的时候心态也非常好,即便做错也是大幅跑赢了同行。

 

证金救市后,牛市言论又再度喧嚣而至,仿佛昨天的下跌都没有发生过,或者那只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而我却完全不这么认为,在3950点的位置再次清仓去过自己惬意的生活。

 

时至今时,很多人都不仅仅亏掉了今年的盈利,甚至开始亏本金,很多加杠杆的资金已经灰飞烟灭了,那些和体育老师学的金融的分析师们也都安静了。一个客户电话咨询我一些观点,这会儿他明白了我之前和他说的“熊市死不了人,死人都在牛市里”的观点。年初我认为今年的经济情况不支持系统性牛市的观点刚刚被嘲讽,现在就应验了。虽然从业绩或者观点角度我对了,是个赢家,但我却找不到开心的感觉,中国的经济现状比年初更差了,这波资金推动的牛市给宏观经济带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作为投资者,我虽然躲过了下跌的风险,但是股市波动加大了我的再投资风险,这一波股市的暴涨暴跌几乎扼杀了所有的投资机会。

 

或许中国政府不在去年把流动性这头洪水猛兽放出来,中国的牛市或许能走10年,1000点可能会涨一年,慢慢的谈一场和资本市场的恋爱,可以一生。流动性像毒品一样加速在价格上体现一切预期,爱,半年就结束了。事已至此,过多的去指责过往政策的失误已然没有意义,只希望后边不要再出昏招,我一直不理解政府为啥不肯客观的去面对GDP增速下降的事实。失业没有问题,债务没有问题,流动性没有问题,为啥纠结于一个数字,要知道5%是一个转型成功的国家在转型期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而流动性对于转型期的国家,并不能提高GDP增速。传统的旧经济模式下,降息会使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在降息提高流动性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状况会有所改善,然后靠业绩去验证估值提升的合理性。然而在转型期,这个逻辑显然是说不通的,旧经济再去产能,你让他去加杠杆几乎是不可能的,新经济都是轻资产,在中国抵押制的信贷体系下是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因此降息提供的流动性在第一步提高股市估值以后缺少实体经济改善的验证,那么泡沫就在所难免。

 

降息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降低债务成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结果又赶上人民币贬值,资产端又下去了,对冲掉了降息对资产估值的提升。如果市场化的自由贬值还好,就怕政府再去硬抗汇率,打掉自己的外汇储备,那才是最悲惨的时刻,希望政府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市场是不可忤逆的,尊重市场,顺势而为才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说从来没有一个美国人靠做空美国发财,其实在各个国家都是一样,每个国家都发生过金融危机,没有哪个国家因为发生金融危机而灭亡,最多是肉少吃点、钱少花点,时间长了你就习惯了。

 

最后劝个人投资者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您除了让专业投资者多赚点超额收益外,对资本市场没有什么贡献,也很难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