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不能活在“梦想”之中


   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其它很多问题上也一样),多年来中国似乎一直生活在自己为自己设定的“梦想”之中。从战略层面看,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并不是没有机会占据优势的,反而是占据了优势却又自动地放弃。比如说,在1980年代,中国曾经夺取了10多个岛屿和岛礁,但占据了之后,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又放弃了它们中的一些。又如,1990年初中国和一个外国石油公司签了合同来开采石油,但遭到越南的不满,说要取消中国领导人对越南的访问。而领导人为了这次访问,就下令停止石油开采,导致了外国公司的非常不满。最终,该石油公司便和越南签了合约,进行石油开采。在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不管是为了当时的政治原因或者其它冠冕堂皇的理由,中国主动放弃了很多机会。遗憾的是,中国这样做并没有赢得有关国家的理解,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国家利益的损害。 

  
    那么,最后的结局会如何?中国可以放弃吗?在社会媒体那么发达的今天,在主权问题上,当政者所能作妥协的空间越来越小,更不用说放弃了。如果这种情形继续下去,最终必然发生冲突。不过,届时的冲突对中国非常不利。 
  
    问题出现了,就要对付。首要的任务是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上述中国本身的问题外,还有一些其它的重要的原因。对有关国家来说,这是“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的产物。 
  
    先说国际大环境。对有关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国际大环境莫过于中国的经济崛起和随之而来的国防、军事现代化及其对亚洲的地缘政治形势的影响。有关国家感觉到时间并不在自己这一边。尽管中国强调“和平崛起”,但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被视为是采取了拖延的政策,等待着国际形势对中国有利的时候来解决问题。因此,对有关国家来说,南中国海问题必须在中国真正崛起之前,得到有利于它们自身的解决;否则等到中国崛起了,希望就会很渺茫。于是乎,必须通过任何方式,加紧行动,促使形势尽量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对中国来说,大国环境主要指大国间政治的变化,尤其是和美国等大国关系的变化。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美国,不管喜欢是否。不过,在中美关系上,中国尽管花了大量的精力,却仍然不知道如何与美国相处,尤其在亚洲。美国的存在对亚洲国家的重要性是很显然的。中国不太理解为什么美国要呆在亚洲。很多人认为美国留在亚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中国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简单。美国在亚洲不仅仅是对付中国,也是因为地缘政治的因素。例如,如果没有中国因素,美国仍然能够找得到在亚洲的生存空间。无论是东北亚、东南亚还是南亚,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都需要美国的力量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