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针对油田回注水系统中面临的腐蚀、结垢和阻塞等问题,以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杨家坝联合站为代表,研究了油田回注水系统中的防腐阻垢技术。通过对杨家坝联合站油田回注水进行水质分析,确定矿化度高,氯离子、微生物(特别是硫酸盐还原菌)以及硫化物的超标是造成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主要原因。实验中以杨家坝联合站实际油田回注水为对象,详细考察了投加缓蚀阻垢剂、除硫剂及杀菌剂的化学方法对油田回注水系统的防腐阻垢效果,系统研究了缓蚀剂、阻垢剂、除硫剂及杀菌剂的种类及性能,比选了不同药剂的使用条件及处理效果,通过优化处理工艺及配方,筛选出最佳药剂及投加量。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缓蚀阻垢剂多元醇磷酸酯/羟基乙叉二膦酸/聚丙烯酸(质量比2.5:5:1)浓度为85mg/L时,平均腐蚀率由0.9720mm/a降低到0.0716mm╱a,阻垢率为98.65%;除硫剂FeCl_3╱PAC中FeCl_3及PAC投加浓度分别为105mg/L和15mg/L时,剩余硫化物含量降低到1.65mg/L;戊二醛/1227(质量比1:2)作为复配型杀菌剂,当加入浓度为25mg╱L时,杀菌率能达到99.98%。选用的三类水处理剂配伍性能好,通过投加水处理剂,水中硫化物、细菌、腐蚀率等均能达到油田行业标准,经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可以达到《碎屑盐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329-1994》的要求。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10
- 1 引言10-24
- 1.1 油田回注水10-11
- 1.1.1 概述10
- 1.1.2 油田回注水的特点10-11
- 1.2 缓蚀阻垢的研究进展11-13
- 1.2.1 腐蚀影响及缓蚀剂11-12
- 1.2.2 结垢影响及阻垢剂12-13
- 1.3 除硫研究进展13-16
- 1.3.1 油田回注水中硫的来源、存在形式及危害13-14
- 1.3.2 控制方法14-16
- 1.4 油田细菌危害及控制方法16-21
- 1.4.1 细菌的种类及危害16-18
- 1.4.2 细菌的控制方法18-21
- 1.5 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21-24
- 1.5.1 研究背景21-22
- 1.5.2 油田回注水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目标22
- 1.5.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22-24
- 2 杨家坝联合站油田回注水水质分析24-26
- 2.1 材料与方法24-25
- 2.1.1 实验试剂24
- 2.1.2 实验仪器24-25
- 2.1.3 实验方法25
- 2.2 分析结果25-26
- 3 缓蚀剂的筛选及性能研究26-31
- 3.1 材料与方法26-27
-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26-27
- 3.1.2 实验方法27
- 3.2 结果与讨论27-30
- 3.2.1 腐蚀原因探讨27-28
- 3.2.2 缓蚀剂的评选28-30
- 3.3 小结30-31
- 4 阻垢剂的筛选及性能研究31-42
- 4.1 材料与方法31-32
-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31-32
- 4.1.2 实验方法32
- 4.2 结果与讨论32-41
- 4.2.1 阻垢剂的筛选32-35
- 4.2.2 阻垢剂的复配35-36
- 4.2.3 阻垢剂在实际油田回注水中的应用36-37
- 4.2.4 缓蚀阻垢的配伍性研究37-39
- 4.2.5 垢样的形貌与结构分析39-41
- 4.3 小结41-42
- 5 除硫剂的筛选及性能研究42-54
- 5.1 材料与方法42-43
- 5.1.1 实验试剂与仪器42-43
- 5.1.2 实验及分析方法43
- 5.2 结果与讨论43-52
- 5.2.1 几种沉淀剂的除硫实验43-45
- 5.2.2 几种氧化剂的除硫实验45-50
- 5.2.3 实际水中除硫剂的应用及配伍性试验50-52
- 5.3 小结52-54
- 6 杀菌剂的筛选及性能研究54-61
- 6.1 材料与方法54-55
- 6.1.1 实验试剂与仪器54-55
- 6.1.2 实验方法55
- 6.2 结果与讨论55-60
- 6.2.1 氧化型杀菌剂的杀菌性能研究55-56
- 6.2.2 非氧化型杀菌剂的杀菌性能研究56-58
- 6.2.3 杀菌剂的复配58-59
- 6.2.4 缓蚀阻垢剂、除硫剂与杀菌剂的配伍性59-60
- 6.3 小结60-61
- 7 结论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