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老百姓对申办冬奥会没热情?
-----在公园里听见一位老人说昨天在看电视时而与自己儿子争吵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早上到公园散步,听见一群老人在激情高论;就走上前去,正好听见一位老人说自己昨天晚上与自己儿子争电视的事。他说他看电视正高兴,谁知儿子回来就要看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现场直播。他说自己当时就有点恼火,因为2008年办北京奥运会时自己也曾激情洋溢;以为真的是中国人的地位与脸面。谁知竟然发现这举国体制的舞台,最后还是少数人发财的现实;而且北京还不会欢迎普通老百姓去,因为北京要接待五湖四海的朋友;你中国老百姓就不要去添乱了。后来南京办亚运会时刚好在南京,结果见识了南京与周边城市如临大敌的现实;到处是关卡。这也检查,那也检查;因为检查的全部是中国的老百姓,这就是我们社会举国办运动会的主要过程。因为办一次运动会不仅场馆修缮一新,而且连安保设备都要更新,如特警一套装备就30多万;也就是说运动会虽然是体育界的盛事,但决不是老百姓的实惠;因为举国体制的钱是老百姓的,但获得利益的人却是特定的少数人;所以老百姓通过实践看到这些举国体制的投入既不是为民谋福,也不是推进民生;充其量只是领导的政绩与少数人富起来的机会。
是啊!当年韩国办亚运会赚钱2个亿(美元),后来紧接着办奥运会又赚钱2个亿(美元);可这两次后接着办的北京呢?竟然需要全国捐款而办亚运会,结果当年我们武钢捐款10万获得了几张门票;自然只能是领导才能享受呀。最后我们社会没有审计,所以无法知道究竟是赚钱或是亏损;但我们紧接着的奥运会同样还是全民投入,最后一样没有对外公开我们的赢利。如果说每办一次会扣除投入外,还能全国人民分一元钱;那也是证明我们办运动会也是赢利呀。但我们社会办任何会都是不讲投入产出的,所以任何投入全部是举国体制来实现的;而最后赢利却莫名其妙。当然也可能我们社会根本就没有赢利,因为我们社会任何投入都有百分之十的回扣;从投入中就能使少数人暴富,这是改革开放后我们举国体制的共同特征。
说实在的话,前天现场直播我也没有看,因为我也同样疑惑;全世界到处抢办运动会,就说明如今的运动会实在是创造财富的机会。如果说我们社会投入是为政治,人家外国才是从经济效益着眼的呀。可为什么只有我们社会办运动会从来没有公开赢利,难道只有我们社会是亏损办运动会吗?既然每次都亏损,我们还去争有什么意义呢?要知道我们今天的主要问题不是国家的名声,而是老百姓的民生。如果我们将这举国体制的钱用来办老百姓的民生,难道老百姓还能这么无动于衷吗?
我们看到 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城市。继成功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2008夏季奥运会之后,北京于2013年正式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希望再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在向国际奥委会的最后一次陈述中,北京代表团描绘了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北京举办的前景:“将带动3亿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冬季运动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开展;将有力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公众体质,建设健康中国,更好实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将进一步扩大开展冬季运动的区域,为全球奥林匹克运动和冬季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新机遇”。经过激烈角逐,2015年7月31日北京凭借其自身优势在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赢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由此,北京也成为全球唯一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是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不光适用于运动员的竞技舞台;其实也是一种普适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可问题是我们这举国体制培养体育尖子的社会,现在老百姓连做广播体操的时间都没有了;因为老百姓到处自谋出路,所以举国体制的投入只能是体制内的人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看中国举国体制办运动会与看外国人办运动会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都是与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过程。唯一不同的却是中国的举国体制中应该包含自己的钱,但利益绝对是与已无关的。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现在的竞技体育再也不是一种精神激励了;而是一些人能够暴富的舞台。因为这些少数人致富与我们社会的全民健身没有半点联系,因为很多成功的人都选择到国外去享受生活了;所以举国投入体育再也不会影响着全民的健身观念和方法了。正因为如此,我们举国办运动会的功能和价值日益单一了,它充分展示出来的就是举国的投入的确能使少数人暴富;这就是我们今天社会举办各种运动会的真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