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的就业途径大相径庭!
------一位原来住的武大的老邻居相见时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我在光谷某小区突然间碰到当年同住在武大的老邻居,这位英语教师已经八十多岁了;好多年没有见,自然就问候他的近况。他说他的大儿子在美国,小儿子在光谷;老伴去世了,所以现在的他就两边各住半年。我就问他大儿子在美国的情况,他说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搞技术的;大儿子在加州一个新小城市的新小区,而小儿子在光谷这里也是一个新小区。如果不是出门吃喝玩乐等差异,晚上还真的没有什么感觉;因为现在光谷这里也很安静。而美国就是过早与买菜不方便,光谷这里小区就有餐馆与菜场;再加上还是中国社会人多,所以热闹还是国内;而美国总显得冷冷清清的感觉。
我就问他现在光谷这个小区居住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说这些年竟然中美两个小区都进行过随意性调查,所以对这两个小区还是有些见解的。他说光谷这个小区绝大部分是外地人,而且还是以农村人居多;虽然也有不少是上大学出来的农村孩子,大多数还是以私人老板做生意发财而在这里买房子将全家人迁移来的;他说这个小区武汉市的人较少,现在他认识的也只有三家;全部是孩子在光谷上班所以在这里买的住房。而他认识的私人老板竟然方方面面的都有,有搞家具批发的;有搞汽车维修的,还有搞装修。也就是说这些老板的家人虽然都住在这里,但这些老板可是满武汉市到处跑;因为这里偏僻那里能有生意呀,所以武汉市老城区竟然还是这些老板的生意场。
于是我就问他在美国居住时,对美国那个小区的人了解吗?他说正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事,所以聊天成他打发时间的途径;于是在美国也主动找人聊天,所以对周围居住的人也有一个大概了解。他说在美国那个新区,实际中国人只有四家;有两家是大人买的住房送孩子来美国读书,所以平常根本找不到人;另外一家是个中资机构的工作人员,所以爱人与孩子成为在美国陪伴的。此外就是这个小区以印度人居多,而且还全部是以搞计算机技术的为主;所以这里的印度人很热情,因为最没有异国他乡之感的只有他们。另外还有一些菲律宾与越南人,菲律宾人以在超市工作为主;而越南人竟然在超市旁边开了一家越南餐馆,说明这附近的越南人肯定不少。
说者无心,听者却陷入沉思;同样是移民城市,人家以搞技术的人为多;而我们社会却是以私人老板为多。这带来的是什么,是人家通过技术而实现将全世界的钱流向美国;而我们的私人老板却是通过假冒伪劣,使城市人口私人口袋里的钱流向他们的口袋。表面上看的确没有什么,实际却是我们社会的流通成本越来越高;这也是美国人的收入水平虽然每年增加,但却他们的社会物价却不上涨;而我们社会的老百姓是赚钱越来越困难,可实际方方面面毫不犹豫需要你支出的成本却每年上涨;这也是美国社会虽然也有两极分化,但人家两极分化是通过赚全世界的钱而造成的;所以美国是以赚全世界的钱能成为富翁而展现的。而我们社会正好相反,我们是赚国内的钱才能成为富翁;所以伴随着富翁的增加,老百姓只能是越来越贫穷。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美国不发展靠驾照这个创业平台;因为这是赚美国人自己钱的平台。我同样明白了,为什么美国不大张旗鼓地发展第三产业;所以在美国吃饭与买菜很不方便,因为人家同样说这是赚美国人自己的钱。正因为如此,美国社会移民政策鼓励的并不是私人老板;而是到美国社会搞技术的人。因为人家根本目的还是以赚全世界的钱为主,所以美国社会才出现与我们社会大相径庭的移民。
我们看到美国劳动统计局的预测显示:“到2018年,美国4,680万个就业岗位中有63%的需要大学学历,其中34%需要本科学历;约30%需要专科学历”。从就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看,尽管实际收入有所下降;但是拥有大学文凭的比高中毕业生的总收入高出84%。因此上大学仍然是学生最好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是从事“好工作”的必要条件。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官方的统计表明:“经济增长对中国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职业数量的拉动作用显著,但在第一产业却不明显”。也就是说在过去30年中,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我们社会还是预测第三产业持续增长,所以还是到处修建商场与门面;因为我们社会只有第三产业这里才能使人发财,这就是我们中美就业途径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