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坚毅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访华。
这位由总理到总统的土耳其领导人,在世俗的穆斯林国家,却有着坚定的宗教理念,他所在的正义与发展党执政政权长达十余年。其本人亦被视为“中东王”,其对伊朗核问题和以色列打击哈马斯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北约成员和希望加入欧盟的国家,他和欧美属于同一战壕的盟友,但是在攸关本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却丝毫不会让步。
中国人对他同样印象深刻!2012年4月他作为土耳其总理访华,并在新疆参观访问。当时新疆人见到他的“亲热”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但舆论场思考的是土耳其对“东伊运”的态度问题。土耳其自认为历史上的突厥人,曾经和中国有着血战前行的历史交集。土耳其人认为新疆和土耳其有着割舍不断的历史联系,因而被中国视为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的“东伊运”组织,在土耳其受到同情甚至有相当的活动空间。受制于国内政治的掣肘,埃尔多安也多次在此问题上发出不同于中国的声音。
就在不久前,土耳其发生了针对中国使领馆的抗议冲击事件。此事经媒体发酵,中国人对土耳其这个国家的“好印象”打了折扣,甚至认为这个横跨欧亚的国家对干涉中国内政有些自不量力。
在此氛围下,埃尔多安总统访华自然有些不同寻常。但作为“战略合作关系”,中土两国显然不会受一些杂音滋扰。而且,考虑到埃尔多安对北约伙伴的强势姿态,中国民间和舆论有时也没有必要苛责埃尔多安的一些过头话。何况,土耳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横跨欧亚的中东强国,在地缘政治和打击恐怖主义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更要者,中土之间经贸合作的大战略远远多于“东伊运”这样的小问题。中国高铁外交在土取得成果,获得了从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的高铁工程。屡屡在华受挫的中兴和华为亦在土耳其电信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此外,中国给土耳其见了最大的发电机组等等。当然,中土之间也曾差一点实现一笔军购合同,即土耳其购买价值34亿美元的中国红旗9导弹反恐系统,但是在北约中国武器制式和北约不兼容的压力下而作罢。这固然显示在土耳其的战略天平上有轻有重,但也折射埃尔多安治理国家的独立自主,以及在国家战略选项上的多元属性。
埃尔多安再次访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埃尔多安从当年的总理变成了现在的总统,但不久前在选举中正义与发展党勉强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失却了议会中的绝对多数。而且,土国边境刚刚发生恐怖袭击,埃尔多安政府面临着国内严重的压力。埃尔多安总统在国际反恐合作上不得不积极起来,即允许美国使用军事基地对IS(伊斯兰国)进行打击。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埃尔多安总统时,埃尔多安公开表示反对“东伊运”对中国的恐怖主义行径。这是土耳其领导人首次对“东伊运”发出最明确的声音,对于促进中土“战略合作关系”无疑是好消息。这一表态,不仅有利于缓释中土之间的战略互疑,更有助于消弭两国民间在“东伊运”问题上的误解。当然,埃尔多安的表态是战略善意还是策略应景,这还需要后续的实际行动来证明。避免“东伊运”对中土关系造成滋扰,却是符合两国核心利益的大事,马虎不得。
中土在经贸合作和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方面,还有更多的合作空间。埃尔多安总统的访华之旅,如果能够找到两国战略合作的契合点,中土关系自然可以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