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带了一个极坏的头


     蓝思科技是一家次新股,蓝思科技IPO发行新股仅募集到15.4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5.06亿元,发行价格是22.99元,但仅仅时隔3个月,蓝思科技就停牌开始定增,而且规模价格让人震惊,再融资价格是60元,基本上是首发价格的3倍,再融资募集资金是60亿元,是首募资金差额的4倍左右。

   笔者认为蓝思科技在中国资本市场开了一个极坏的头,那就是圈钱无底线,在中国股市不知道是人多钱傻,还是钱多人傻,反正只要是IPO,总有人追捧,反正只要是定增,总有人捧场,不管公司质地如何,不管募投项目如何,所以在发行人眼里就是资本市场大把钱在,不圈白不圈,圈了也白圈,既不用还本付息,也不用承担责任,反正首募项目不行,就再次募集资金,再次大手笔投资,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实际上,蓝思科技募投项目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大尺寸触控功能玻璃面板项目”,则出现了亏损。今年1至4月,上述项目亏损1285万元,加上此前两年的亏损,亏损总额接近1.1亿元。如此巨亏,与招股书中“年增效益6.88亿元”的承诺,相距甚远。蓝思科技称,募投项目未达预期,原因在于大屏手机对平板电脑的替代,造成平板电脑防护玻璃的订单不及预期,以致项目产能不饱和。募投项目亏损问题没有解决,再次融资又提到议事日程,蓝思科技真把资本市场当成自家菜园子了,随时可以进来捞一把。
  正是由于蓝思科技大手笔融资的示范效应,另一家创业板公司立即做出反应, 华平股份(300074)前一天宣布定增计划,后一天就宣布放弃。华平股份联合总裁奚峰伟解释说:"主要是由于此前的定增计划规模太小,公司以后还可能有更大的定增计划。" 6月3日,华平股份公告称,公司考虑到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决定启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自6月3日起停牌。但是6月4日又宣布,因各方未就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取得一致判断和明确意见,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公司股票于6月4日复牌。

   对此,奚峰伟也承认公司的转变太快,此前的定增计划过于草率。融资计划只有一天就发生转变,6月3日到底发生了什么?奚峰伟说:"主要是公司与各方特别是中介机构讨论后,我们马上意识到了原来的定增计划不尽合理,特别是定增的规模太小。" 据悉,公司原先计划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部分资金,以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投入互联网医疗平台,募资规模约1.2亿元。

    笔者无意去探寻华平股份修改定增计划与蓝思科技天量定增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你说他受蓝思科技影响也可以,你说他自己改变策略也可以,但是一天就变的融资方针凸显发行人的不慎重,对募投项目的不慎重,但是蓝思科技推出的天量定增计划对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毕竟60亿元资金不是一个小的数目,足以改变一家公司的未来发展,虽然这个发展不一定带来公司良好的前途,但是足以让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远景前途,正如蓝思科技的募投项目一样,盈利数据在十多亿元以上,至于能否实现预期,那只有未来才知道。

   一家公司天量定增对市场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华平股份也跟进实施天量再融资,也同样得到市场管理层认可并予以核准,那么一定会有大量公司纷纷跟进,掀起定增热潮,数据统计显示,仅今年春节后已经有623家公司(含终止的)公布定增预案,其中只有31家公司定增规模低于1.2亿,而定增规模最大的达到398亿元。由于统计数据的缺乏,笔者无法测算总的数据,可从融融资数量上看,整个融资数不会低于5000亿元,何况31家公司定增只有1.2亿元,与华平股份基本相当,会不会重蹈华平股份覆辙,修改定增数据,加大圈钱力度,笔者相信华平股份不会是最后一家公司修改定增项目,毕竟钱是很诱人的,何况这个钱不需归还,不需但任何责任。但问题是资本市场面对天量再融资狂潮,有没有足够能力来消化,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面对铺天盖地的融资狂潮,笔者认为有必要发挥资本市场优化配置功能,对募投项目未能达到招股书预期的,一律不予以核准再融资,凭啥募投项目没有达到预期,又再融资圈钱,谁能保证再融资能发挥最大作用,能为投资者带来良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