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做老板的野心,有些人或许有做生意的头脑,但无奈却没有做生意的资金。如果有有钱的家人或亲戚,能够借来作为创业的资本最好,但是如果没有的话,就得自己找融资方了。那么,对于这样的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具体来说就是在创业融资之前该做哪一些准备?
首先,融资总收益应大于融资总成本。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融资已成为企业的热门话题,很多企业热衷于此。然而,在企业进行融资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投向各式各样令人心动的融资途径,更不要草率地做出融资决策。应该先考虑的是,企业必须融资吗?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是需要成本的,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经过深入分析,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其次,企业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由于企业融资需要付出成本,因此在筹集资金时,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融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而增加融资成本,又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融资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再次,企业要选择最佳融资机会。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一般来说,要充分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由于企业融资机会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所出现的一种客观环境,虽然企业本身也会对融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但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确保融资获得成功。(2)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3)企业在分析融资机会时,必须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
最后,要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由于融资成本的计算要涉及到很多因素,具体运用时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
当然,除了上面所说的,创业者还要做好自己的商业计划书,这是很容易被融资企业忽略掉的事情,事实上,商业计划书不仅被称为风险投资的敲门砖,更是融资过程不可缺少的融资文件,因此每一个融资人都应该做好一份商业计划书。
文章来自于理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