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自产生到现在,还没有正式的监管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对这个行业做一个规范。因为杂乱无章和无需可循,许多投资人比较钟情于各种网贷评级,按照评级标准来选择网贷平台。事实上,网贷评级真的靠谱可信吗?这不得不令人思考。
一、评级标准不一
由于监管政策尚未出台,同是评级,但标准、维度不一,评出来的结果,竟然大相径庭。
理财魔方采取的数据评测维度是融360的两倍有余,与融360发布的评级结果有一定的数据偏差,除了国内知名的陆金所、人人贷、拍拍贷等国内知名平台外,其中被融360评级为A和A-的玖富、开鑫贷、点融贷、信而富等平台均未在列。
就 “融360”发布的一份网贷评级报告来说,针对100家网贷平台进行了从A到C-等6个级别的分类。陆金所、拍拍贷等企业在当次评级中获得A级。然而大公国际发布国内P2P网贷理财平台的评级报告,陆金所、拍拍贷等并列于预警名单中。
融360公关负责人刘超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贷评级采取‘数据+行业经验’的方法,主观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一评级基调也就奠定了评级报告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对于一份公开的报告,而且是一份针对行业公开的数据,竟然是主观判断而来,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当前的评级市场的混乱。
在每次评级报告公布后,都会引来各方面的不满,比如上海平台拍拍贷被划分到了陕西,甚至不少已“跑路”平台也出现在其中,如广东的中汇在线和文妥财富。
在融360评级报告发布后,网贷平台乐钱也发布公告,炮轰融360《网贷评级报告》将其名称写错,被指“不严谨”、不“具备独立性和公正性”。
在主观性强的背后,也显示出了各评级平台在数据挖取、分析及与网贷平台沟通上的缺乏,基本上目前与网贷平台直接调研沟通的很少,绝大多数是根据网络信息进行整合后分析判断,结论差距往往较大。
二、评级市场商业气氛浓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评级机构如果能够尽快占据新市场,将获得丰厚的商业利润。
评级机构急于在市场未稳之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分得第一份红利。于是各种评级报告频发,但内容公信力也在大打折扣。一些被上黑名单的平台针锋相对,一些未上黑名单的“求上黑名单”,严肃的评级事件变成了闹剧。对于此,各平台也习以为常。
不管评级报告的发出是为了赚取公众眼球,搞媒体营销,还是要确定自身在评级界的地位,但这都一定程度上扰乱了P2P市场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使评级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如融360在公布评级报告的同时,也公布了融360商业合作关系的平台:陆金所、有利网、合拍在线、PPmoney、团贷网、小牛在线、信融财富等。虽然其声明评级结果不受商业合作关系影响,但却不能脱去干系。
当次报告评级共涉及企业100家,其中A级(含A-)11家,B级(含B-)39家,C级(含C-)50家。前述12家“有商业合作关系的平台”,在A级中占比27%,在B级中占比23%,在C级中一家也没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爱君表示,“评级机构与被评级方存在合作关系,让评级结果没有效力。”
三、评级权威性受质疑
在监管政策呼之欲出的今天,监管政策的细化以及实施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因此, 如何多维度探索评估P2P网贷平台的风险,也成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
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研究中心就发文认为,现在网贷行业模式尚未定型,监管体系依然缺位,无法产生可信赖的标准化数据,使得网贷评级本身缺少根基。
网贷之家CEO徐红伟指出,“评级首先是技术活,专业的人和专业机构才能做。目前网贷评级机构不是资质问题,而是专业性问题。包括之前的大公,作为有债券评级管的公司,对网贷平台的评级显得非常业余,漏洞百出。”
在监管政策尚未正式出台,行业规范尚未真正启动之时,评级机构应理性看待P2P平台的发展,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才能使评级市场更健康与稳健。总之,网贷评级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不是唯一的标准,投资人自己还是要学会思考,在选择网贷平台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以及自己能够承受得住风险的网贷平台。
文章来自理财资讯
网贷评级真的准确吗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