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中国创造”就是“四肢粗、头小”


 张鸿雁说:品牌和核心技术是“中国创造”的关键。

           缺乏“中国创造”就是“四肢粗、头小”。

           中国没有品牌,只能做苦力。

 

  ---------张鸿雁新常态下品牌与区域品牌经济融合发展之一

 

 

(根据张鸿雁在内蒙古自治区演讲整理)

   

 20155月,“品牌内蒙古——非公经济县域品牌建设大讲堂”拉开帷幕,著名品牌、营销、战略与管理专家、中国新领军智库联盟主席张鸿雁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巴彦淖尔、鄂尔多斯等地作了题为《新常态下非公及县域经济品牌建设》的巡回演讲。该活动由自治区非公办支持,中国新领军智库联盟、各市非公办、工商联等协办。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内蒙古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肖黎声全程出席并讲话,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品促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经济专家张太平同时做主旨演讲。活动得到呼和浩特、巴彦淖尔、鄂尔多斯等地市领导大力支持。以下是根据张鸿雁在内蒙古自治区演讲整理。

张鸿雁说:何谓品牌?简单来说就是:提到美国,人们就会想到肯德基;提到韩国,就不能不想到三星。具体地说,就是产品、市场、服务、社会形象的综合力。2012年国家颁布了企业品牌国家标准,我是主要起草专家之一。

关于品牌的重要性,张鸿雁说

品牌的正面意义: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名片。实力的象征。经济核武器。品牌竞争力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美国的强大经济,某种意义上说是它在全世界近百个有竞争力的品牌支撑着,同样,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强弱也要看区域内有多少有竞争力的品牌。品牌经济是以品牌为核心整合经济要素、带动经济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首先就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和核心技术是中国创造的关键。形成一批国际品牌是形成新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部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底部,是典型的产品大国、品牌小国。缺乏“中国创造”就是“四肢粗、头小”。2014年全球企业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有59个,日本有7个,韩国有3个,我国仅有华为入围,排在第九十四位。美国90%的出口额来源于品牌经济;一些欧洲国家人均收入靠前、生活富庶悠闲,也在于拥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凭借品牌溢价功能获取超额利润。我国出口商品大量属于贴牌和代工,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仅略高于10%,赚的是“血汗钱”。这也是我国人民“勤劳不富裕”的重要原因。应当看到,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高中低端产品将长期共存,但每个行业都需要一批高端品牌来引领,进而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没有品牌,只能做苦力。更明显的例子就是苹果,风靡世界的苹果产品绝大多数不是苹果生产的,而由众多的台湾IT企业为苹果代工,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工厂生产的。如果中国大陆工厂不使用苹果的牌子,也不告诉消费者这和真正的苹果产品质量一模一样,而是用自己的牌子去销售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既不会有苹果牌子的销售热度,更不会有苹果产品的销售价格。这是什么问题?这是一个企业的品牌。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品牌,它和它员工的劳动就缺乏价值,就只能当苦力。达芬奇家具以国产货冒充意大利进口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如果大陆工厂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其产品质量和真正的意大利进口家具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冒充意大利家具可以卖出天价,这可能和一些国人的崇洋媚外或民族不自信相关,但这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品牌价值。如果质 量与设计相同,在国际市场上,意大利家具的价格和消费者接受程度也一定大大高于中国家具。美国有人在产品上标出“非中国制造”,结果很受欢迎。这说明什么问题?这是中国这个国家缺乏品牌价值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新常态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增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需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因而品牌消费潜力巨大。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就进入品牌消费时代。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000美元,加之互联网普及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品质、时尚、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品牌消费日益成为消费主流。由于品牌经济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多数行业低端过剩、高端短缺,高品质自主品牌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要。去年我国旅游贸易逆差估计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国居民在海外的品牌消费。国内游客到日本“买马桶盖事件”应该给我提个醒。应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引导企业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从价格竞争转向提供价值服务,提振消费信心,满足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知名国际品牌是响亮的国家名片。品牌与国家形象正相关,对于提升国家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崛起的背后往往是一批品牌的强势崛起,韩国经济成功转型主要就是依赖现代、三星、LG等一批优势品牌。100多年前,德国产品被强制标记“德国制造”,目的是限制其低质商品进入英国市场。而今天,德国制造已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当前,中国企业具备产量优势,也不乏优质产品,能为众多国际品牌代工,完全有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品牌。当务之急是坚定不移走品牌经济发展之路,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追求精品,讲究诚信,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打造出中国的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