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会近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小镇克林闭幕,这次峰会以对俄罗斯的猛烈批评拉开了序幕。虽然这次G7峰会表面上开得热热闹闹,但是,G7难掩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下降,也面临着世界多极化这一“新的现实”。由于G7不包括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去年又“踢走”俄罗斯,这不仅叫人质疑它如何代表全球。再加上世界权力平衡正在经历变化,这次首脑会议再次暴露出仅凭G7解决问题的不易和成员国之间的协调不畅,因此G7向何处走再次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话题。
从40年前在法国朗布依埃古堡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G7就挂起了“富国俱乐部”的招牌,其成员非富即贵:包括欧洲四大工业国德法英意,北美比邻而居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在二战后伴随朝鲜战争而再次崛起的日本。在那之后,G7领导人常常在风光旖旎的欧洲古堡或是氛围祥和的“炉边谈话”中,就轻易决定了全球经济命脉的走向,成为美国走出经济衰退一超独大、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更加迅速崛起以及欧洲转变为欧盟的助推剂。在那个年代,G7峰会在处理世界能源和货币危机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近乎绝对地掌握着全球的话语权和全球发展的垄断权。后来,G7的触角又逐渐伸向政治领域,议题从最初的经济问题扩大至国际政治与安全领域,甚至于经济贸易之中也夹杂着冷战的成分。
随着令前苏联轰然解体的东西方冷战闭幕,削足适履的俄罗斯也“荣幸”获邀加入“富国俱乐部”,G7+1升级为G8,俄罗斯转眼间也成为“富国”的一员。不过俄罗斯却似乎离核心圈总有一步之遥,7个老牌核心国家也老是拿这个“另类”当作不存在一样,所有关键的有关全球事务的核心讨论都是在俄罗斯与会前就定好了调子,怎么看俄罗斯至多也就是个陪太子读书的角色。但是,随着新兴国家的历史性崛起,实际上不管是G7还是G8,都已很难像以往那样对世界经济问题说一不二,为此,他们前些年在峰会召开时,总是邀请一些重要国家的首脑参会并共同讨论大家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最大限度的反映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多样性。不过,这一良好趋势却在近年没有延续,从而让G8大为逊色。
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许多新兴经济体迅速反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的主导力量,与迟迟无法摆脱债务危机和经济萧条的西方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照,由主要新兴国家与主要发达国家共同参与的G20峰会迅速走到世界舞台中央。G20有多重要,看看其成员即可得知,它们不仅是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20个国家(国家组织),还包括西方七国、金砖五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无论哪方面来看,全球最重要的国家都包含在内,可谓“全球精英国家俱乐部”。更为重要的是,G20峰会已经取代G7,成为治理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国际会议,更能充分反映当今的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尤其是在近些年来,被大家广泛看好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金砖五国获得迅猛发展,仅中国一国就占到全球GDP总额的13%,而这几乎相当于G7中欧洲四大工业国GDP的总和。
同时,开始走下坡路的“富国俱乐部”在传统经济政策领域也出现了意向分化,更务实的欧洲人开始更多地寻求与新兴经济体合作。今年3月,英国作为亚洲之外的第一个国家率先宣布申请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随即德法意紧随其后,不久众多的美国盟友也紧步欧洲国家的后尘,从而使这个新生的国际金融机构一夜间名声大噪。此外,G7近年不断有涉足地缘政治的举动,竟然出现被其中一个国家绑架而发声为其谋私利的现象,但结果也显得G7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后,G7像是成了帮助美国压制俄罗斯的附庸性组织,因此而强化的政治意味进一步淡化了它的经济功能。另外,在政治上,此次G7成员国也有一些其他诉求,比如希望更温和地对待莫斯科,重新接纳俄罗斯,恢复G8,甚至也要求把中国请进去,形成确能影响世界的G9格局等。
如果说G7是世界经济旧秩序的“老教皇”,那么G20就是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奠基者。总之,不管怎样看,G7都早已不再那么合时宜,前德国总理施密特就向媒体表示了他对G7的怀疑。他说,普京缺席对峰会很不利。再者,“中国和印度已经非常强大。要想制定世界秩序,就不能再把它们关在门外。”施密特认为,G7峰会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因为重要谈话伙伴没有到场”,世界现在需要的是G10、G12或G20峰会。
所以,如今的G7要想再继续发挥影响力,其就必须要进行变革,要么直接由G20取得代之,要么打开大门抛弃歧见接纳新的成员。否则,不管G7如何煽情,如何对世界政治、经济以及发展作出决定,都无法令全世界接受,它所反映的少数“富国”声音或利益,根本就不能代表整个世界。所以,日渐分歧又影响力大减的G7,必须尽早与更能充分反映世界诉求的体制接轨,更多倾听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声音,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继续发挥其影响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