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根治“大企业病”的八剂良方(六)


  

 

    通用汽车:

 

        根治“大企业病”的八剂良方(六)

 

 

     6四大措施

 

 

    调整产品结构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发展战略措施之一。公司董事长罗杰·史密斯主要采取了四大措施:    

    第一个举措是改革生产X型和J型车计划。罗杰·史密斯上任不久,便痛下决心,停止了这两种车的生产。尽管这一举措遭到公司生产管理人员的非议,但罗杰·史密斯坚持这样一个信念:只要是消费者不欢迎的车,不管当初投入多少钱,都应毫不吝惜地淘汰。 

第二个举措是封杀研制S型汽车的项目。罗杰·史密斯发现S型号汽车与X型号和J型号汽车构造上的雷同化的问题后,下令停止S型号汽车的研制。造成雷同化的原因在于产品设计过于分散化。自20年代公司实行分权化管理后,公司把控制市场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各家工厂,让他们占领从最低廉到最高级轿车的所有市场。到20世纪70年代,每家工厂都设计、生产小型、中型和大型汽车,为了控制投资成本,只得相互购买汽车零部件,从而造成产品雷同问题。    

第三个举措是改革GM10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原来一直生产大量的中型轿车。1981年初,原有的中型轿车趋于过时,公司决定投资70亿美元研制新型号中型轿车。由于GM10中型轿车是跟在福特后面推出的,且某些设计与福特Taurus相似,GM10不得不重新做一些改装才能出场,从而加大了GM10汽车的生产成本。罗杰·史密斯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指示技术部门对GM10汽车构造和主要零部件重新审查,来一番彻底的更新改造。这一产品改造计划花了近两年才告完成。新的GM10中型车面貌一新,推出市场后销路看好。

第四个措施是抢救凯迪拉克汽车。凯迪拉克汽车一直是通用汽车公司的主导产品。但是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该种车受到消费者的非议。凯迪拉克工厂生产的V864变换式发动机惹来了麻烦。众多的机械毛病使顾客认为是它的设计有问题,各种投诉使舆论界为之大哗,作为骨干企业的凯迪拉克工厂被搞得威信扫地。研制这种V864发动机是为了减少通汽生产的豪华车油耗过大的问题,其设想是,必要时才向所有8个汽缸供油,平时只有一部分汽缸做功。遗憾的是,产品质量不过关,有些电子元件失灵。大量消费者离开凯迪拉克而去选择其他型号的汽车。罗杰·史密斯下令调查凯迪拉克的结构和技术缺陷。报告总结了各式各样的凯迪拉克车存在着不下15种重大缺陷。罗杰·史密斯为了挽救凯迪拉克江河日下的威望,找到意大利的皮宁法丽亚公司,请它提供一个旨在与欧洲名牌汽车竞争的设计方案,同公司内部的设计师竞争投标。这家欧洲公司拿出一种似乎能同奔驰560SL双座活顶轿车匹敌的设计图,公司决定采用。罗杰·史密斯还策划改组主要的生产组织体系,决定把原有的7大部门合并为两个集团。1984年,罗杰·史密斯正式宣布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内部改革方案:将车体生产部门合并,组建成两个新的生产集团。一个由别克、奥兹莫比尔、凯迪拉克等工厂组织,简称BOC;另一个集团由雪佛莱、庞迪亚克及加拿大的通汽分厂组成,简称CPCBOC将开发、生产传统的常规汽车和大型汽车;CPC则集中生产小型车。改革获得了预期效果,凯迪拉克车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市场上,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市场销售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