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之间的同学情谊如何发酵而不变质 总结


    2008328日,北京市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妻鲁小丹被判处无期徒刑。1214日,与周良洛同为清华大学机电系的同学原北京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平因向周良洛行贿200万元,被一审判处10年有期徒刑,李、周二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直至二人最终被这种“良好的同学关系”断送了前程。官需要企业家的支持而出政绩,企业家需要官的支持而赚钱,尤其是同学情谊关系的特殊力量更能快速的出政绩和赚钱,这本身无可厚非,甚至对促进社会运转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却往往出现了过度行为,好事变成了坏事,那么该如何使同学情谊关系在社会官商关系中健康和谐地运转呢?(点击查看本期电子期刊)

    先有权力寻租,还是先有商人行贿?

    在困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诸多困惑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困惑,究竟是先有权力寻租,还是先有商人行贿,没有权力寻租,哪有商人去行贿,如果没有商人去行贿,权力何处去寻租?究竟谁主动、谁被动?这是一对孪生兄弟,大家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而这个问题确实困扰着资本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因为改革开放30年的成绩来得不容易,在未来10年内,商人为赚钱去行贿、官员用权力来寻租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的话,确实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资本的成长起到极大的杀伤作用,这不是效率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公平问题本身带来的贫富差距。今天,在这个改革开放30周年的特殊日子讨论官商之间同学情谊如何发酵而不变质的问题,有特别纪念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个问题是每一个做官和经商都无法排解的问题,玩不好就像本案例中周、李二人很要好的同学都进去了。先分析官商之间的关系:今天在座的有不少做过官,也有很多是经商的,官员是怎么想的呢?在政府里面干过的知道,政府怎么教育做官的呢,把商人想的特别坏,官商勾结在一起时,如果官满足不了商人的利益需求时,商人会把你揭发出来的,告诉官员你千万别跟商人打交道,和商人打交道要把握住底线,商人都是坏的,官放松了自己,让商人给自己腐蚀了,电视剧等文学作品也是这样描写的,官商之间,商人就是黑社会的代名词,最后是商把官员拉下马的,政府这种教育也有他的道理。官在做官过程当中也确实很多无奈,做官也确实不容易,有些商人行贿的时候,无孔不入,商人想跟官拉近关系,苦于没有关系,怎么办?商人尾随官到厕所里,当官正在蹲坑的时候把钱扔到官的身上,商人就跑了,追也追不上,这也是做官非常无奈。其实大多官最初走向仕途的时候都愿意做个好官,做个清廉的官,结果有不少这样有着良好初衷的官员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变成了腐败官员。

    做商人也不容易,有位商人拖中间朋友介绍找一位官员办事,这位官员说:您这事说晚了,今后有什么事提前来说。这位商人走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事找这位官员,这位官员说:这事您又说晚了,下次您有事提前来说,我上次都给您讲过了,有事提前来说。这位商人晚上躺在床上就琢磨,忽然明白提前来说提钱来说,于是,过了几天,真的提钱去说,还真的把事办成了,看来商人找贪官办事,不是说的早晚,而是提了没有。商人有商人的无奈,商人谁愿意冒风险去行贿,谁愿意把钱拿出来送给别人,然而,商人追求的是赚钱,是企业效率,当在官员面前遇阻的时候,耽误不起,那么多员工等着干活吃饭,那么多客户等着要产品、要服务,拖不起,在效率和安全两者之间选择了效率,只能是冒险提钱说事,提钱一说把事办了,这是商人的无奈。因此,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又觉得很多官员都是坏人,因为官员靠权力寻租,该办的事不办,不该办的事,提钱一说,就变着法子给办了。

    官员和商人就在这样一来一往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人痛恨的腐败经济,就像刚才不少人所说的这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时期,一旦转轨完成,腐败经济也许就暗弱很多。

如何使官商之间的同学情谊发酵而不变质?

    今天讨论的话题又界定于官商之间的同学情谊,官和商是这个时代两类精英群体,尤其大学同学情谊是官商之间普遍存在的情感形式,官和商结合在一起,本身就有很多话题,如果官商之间又是同学关系的话,更是特殊的话题,因为官商之间的同学情谊特别容易发酵,大学四年,研究生再读三年,大家都在一起吃住生活,信任感早已建立了,交往起来没有什么芥蒂,沟通成本非常低。刚才大家谈到战友之间、老乡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有很多都归于一类,这种情谊是弥足珍贵,对推动社会发展非常有价值的。官也希望找了解信任的商人帮助尽快做成事情,有政绩,商人也希望找到有关系的官尽快赚到钱,如果官商之间是同学、老乡、战友、朋友等,一下子就降低了沟通成本,很快就能做成事情,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这是好事。然而现实当中好事没有办好,关键是官商之间的同学情谊在发酵过程中,变了质,如何才能一直发酵,酿成好酒,而不变质呢?今天主要集中在操作层面讨论。

    第一:法律层面。双方都应该恪守法律底线,无论如何发酵,控制在不越法律底线的层面就可以。比如当官的只办事而不受贿,这就不会越受贿的法律底线,问题是当官为商人办了很多事以后,感觉商人赚了很多钱,没有自己的关照,商人赚个屁,自己才拿一点点的工资,因此,心理就不平衡,即使曾经是同学关系也不能例外,这就是从发酵走向变质的开始。或者当官的只收礼而不办事,也不算触犯受贿罪,问题是官员只收礼不办事,送礼的人心里就不平衡了,即使同学关系也不行,你收了我的礼就得给我办事,于是发酵的过程中心理的失衡是变质的开始。

    第二、操作技巧。国际上发达国家官商之间的活动更密切和频繁,官就是为商服务的,二者是紧密联系的,那为什么发达国家官商的行贿受贿的违法事情少呢?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已经很发达了,官商之间的活动变得很正常而且健康,官员和商人之间的交往都变得非常成熟,通过技术手段主动避开了很多的法律的障碍,使官商之间的活动在健康阳光下进行。而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很短,官商之间的活动还处在原始阶段,变得非常直接甚至赤裸裸,双方都不知道保护自己,不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规避法律风险,即使知道规避,但操作上不到位,所以,忽左忽右,很容易触犯法律,所以在这方面,官商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

    第三、内心戒律。在没有掌握技术手段之前,官商之间的交往最好都有内心戒律,自己要有自己的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和生存底线。一次,我与一个纪委书记聊天,谈到官员的廉政教育问题,我说:贪官捞得少时提高不了生活质量,捞得多时生活质量上去了,精神生活质量下来了,这样的话物质生活提高也没有任何含义,如果官员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去受贿。一次跟一个官员聊天时说:一位市长没出事前,他的孩子上小学,其班主任、校长都争着接送孩子,把孩子送到家,孩子放学后进到市委大院有着小皇帝般的礼遇。官员 和其夫人一同出事后,班主任、校长都不再接送孩子了,也不理孩子了,孩子在学校也受同学们的欺负了,放学了来到市委大院,没有一个人再搭理他,孩子叔叔、阿姨的叫着,再也没人听见孩子的叫声了,孩子好可怜,连孩子很直亲的亲戚都不搭理孩子了,孩子一个人在大街上奔跑,回家了进不了门,保姆也消失了,最后孩子来到了外婆家,两鬓斑白的外婆收留了孩子。官员父母有时贪很多,其实自己是用不完的,主要是想留给孩子们,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留给孩子们,反而给孩子们留下了残缺的人生。有的官员听完我讲这个故事后都沉思了。我说,这都是人的内心没有戒律,自己的罪过导致孩子孤孤零零成为社会的弃儿。

    第四、内心和谐,人字有一撇一捺构成,一撇代表物质世界,代表着你日渐拥有的权力、荣誉、财富,当物质世界成长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应该跟着成长,人精神世界不跟着成长,就不能支撑越来越多的物质的东西,权力、财富、荣誉于将把人的精神世界压垮,内心就失衡、不和谐,就不会有和谐的人生。所以说,一个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同步成长,方能构建和谐的内心,这样内心建立才能构建起来。

     司马迁有一句话,“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只要把握住度,才能使官商之间同学情谊发酵而不变质,平时的人际交往也大抵如此。

 

作者:腾驹达猎头董事长景素奇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