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你的假想敌(5月10日)
关键词:心态 生存环境 人际逻辑
这个世界有很多天然的敌人是原本可以成为朋友的,即使原本可以和睦相处的人之间,都会让人感觉像是寇仇。由于把对方当成是让自己厌烦的人,而在内心存下厌烦的心理暗示,就会真地感到厌烦;由于认为对方是值得恐怖的,就会在内心真的感觉恐怖。由于把对方界定为心怀恶意,所以双方就真的恶意相向了。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持的观点不同,所处的角色与职责不同,特定时期的目标与任务不同,甚至衣食住行的好恶之间,都会彼此防范,其恐慌的根源,大约是出自天然的安全意识。这实际上是在自我削弱,毕竟对手越多就会发现自己的隐患越多,进而把更多的人当成假想敌。逐渐地就感觉自己身处四战之地的困境之中了。
把别人当成假想敌,是因为内心的安全感缺失了。不管是希望得到更多,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不管是趋利还是避害,其实都是基于人的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就如同人在感觉冷的时候回蜷缩起来,但蜷缩起来之后会感觉更冷。这之间的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外在条件,也有内在感受。
其实你的奶酪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得上、吃得起、拿得走的,而且别人凑近了,或许单纯是基于好奇,甚至是善意的守望相助,而未必就是威胁。同样别人的奶酪也未必符合你的胃口,或者即使你吃到了,内心感受也未必就是愉悦的。因此贪欲才是一切仇恨的根源。
总是用审视的视角去看别人的人,总是担心会被别人劫掠的人,都是在内心比较脆弱的。而且越是感觉自己脆弱,就会越感觉强敌环伺,自己时刻处于忧患之中。当你放松警惕,让自己变得和缓,以发自内心的微笑面对心怀恶意的人,也是会让别人减少敌意的。从某种逻辑推理,其实普世价值观更符合残酷的生存环境。
心态决定生存环境,素来如此!以德报怨者最终最有福,这是有逻辑与理论支撑的。
人与人之间是原本可以愉快地玩耍的。当你心生欺诈,必然会引发别人的警觉与敌意,同时也会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危机四伏,并由此进入互相心生芥蒂、彼此提防的模式。
不仅是文人相轻,各个领域之间的人也是相轻的。搞资本的与做实业的,做运营的与做宣传的,做实践管理的与做理论研究的,从事硬资产的与从事软实力的,彼此都是“相轻”的关系,因为总是会有对本性的诱惑以及抵御诱惑之间的关系。比较健康的模式是在两者之间的中庸与适度摇摆。
要减少自己的假想敌,是需要从盘问自己的内心开始的。你的内心感觉恐惧,看谁都像是恐怖分子,即使不让人面带微笑与心怀友善,都会被认为是狡诈,也只有彼此尊重,才能形成相应的互助之势。单纯地坚持自己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固步自封,甚至是自绝后路。
其实每个领域都有不为人知的地方,不仅是神秘,而且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如果能将对方当成弥补自己的短板,才能获得更多一些的资源支撑。
我们总是会自作聪明,认为自己所追求的才是最有价值的,却忘记独木难支的道理。
贾春宝
2015年5月10日星期日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