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二十年后再相会
天安门 蔡律摄
天安门广场 蔡律摄
时隔20多年,2015年3月27日在天安门广场留影纪念 游客摄
天安门广场游客 蔡律摄
人民英雄纪念碑 蔡律摄
读小学时,记得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文,介绍“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的内容,那是国家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纪念碑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碑文。
人民大会堂 蔡律摄
人民大会堂 蔡律摄
毛主席纪念堂 蔡律摄
毛主席纪念堂庭院泥塑 蔡律摄
毛主席纪念堂庭院泥塑 蔡律摄
中国国家博物馆 蔡律摄
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来天安门,进入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到北京来过N次,也常常乘车经过天安门,登过一次天安门城楼。2015年3月,我住西单,距天安门很近,下午17时,我去天安门广场走走,屈指一算,第二次近距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游览时间相隔20多年!人生有几个20年啊?!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我想起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天安门 蔡律摄
忠于职守的广场卫士。蔡律摄
20年了,国家、社会、亲朋故交,包括我自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也有不变的,天安门依然那么雄伟、庄严、神圣,人民英雄纪念碑依然庄严、矗立,天安门广场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天安门作为国家的象征,参观游览总让人浮想联翩。我的父亲生前有个愿望,就是想到天安门看看,走一走。万没有想到他突然离世,真是孝心不能等待,今天想到心依然很疼。
天安门夜景 蔡律摄
天安门夜景 蔡律摄
天安门夜景 蔡律摄
天安门夜景 蔡律摄
天安门夜景 蔡律摄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1420年建成。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顺元年(1457年),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顺元年(1457年),当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仰望那宏伟的布局,磅礴的气势,浩瀚而深邃的景观,就会从心底涌起一阵高过一阵的激情,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圣地,这就是伟大中国的心脏。
夜色中的人民大会堂 蔡律摄
夜色中的人民大会堂 蔡律摄
夜色中的新华门 蔡律摄
天安门是历史的见证:宣统三年腊月廿五(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这里颁布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退位诏书,从此天安门不再归皇室所有。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1935年“一二九运动”、1948年5月中下旬之“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先后在这里发生,相信天安门依然会创造新的历史!
天安门,二十年后再相会!我相信,只要我辈不停奋斗下去,珍惜时间、生命,将会无悔青春、青春无悔!
蔡律 201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