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自3年前开始钓鱼岛领土冲突以来,领导人会晤几乎全停。对日本而言,安倍政府最重要的外交使命就是促成日本和中国、韩国的领导人会晤。
印尼即将召开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的亚非峰会。日本媒体认为,中日领导人将在印尼举行“习安会”。果然如此,自然是中日两国的大事件,也是整个东亚乃至亚太利好。不过,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中日之间积怨太深,结构性矛盾并未化解,且日本近日的作为也难以让中国信任。
国际社会犹记,去年年底北京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演的冷冰冰的“习安会”。那次会见,即是中国作为东道主给予日本的面子,也是事前中日达成四点共识的成果。共识之一,就是“正视历史,面向未来”。但是对于历史,安倍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既不认可既往日本领导人承认侵略历史和道歉的“谈话”,又在历史教科书上大做文章。同时,在“七国峰会”(G7)发表针对中国的海洋声明,利用G7成员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施压。
安倍偏执顽固的立场,很难让中日、韩日关系得以改善,这也成为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的最大障碍。对此,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都认为,日本政府应该正视历史和一直道歉,直到中韩两国:“我们无法完全忘记过去,但你的道歉足够了。我们让它过去吧。”
当然,日本为了实现中日领导人峰会,近来又进行了大量外交公关。3月23日,日本自民和公明两党负责人访华,中方告知两位“使者”,中日韩首脑会晤要看安倍战后70周年如何“谈话”来定。4月14日,著名日本“知华派”、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访华,受到李克强总理的回见。李克强强调,日本领导人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责任,只有这样两国关系才能长足发展。
因而,中日领导人会晤,还是纠结于历史症结上。对中国而言,日本必先“正视历史”两国关系才能“面向未来”;对日本来说,中日韩三国不能沉湎过去而应“面向未来”。不巧的是,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在这一关节点,整个世界都在纪念二战历史,日本也难以回避。而且,中国的历史观很简单,只是要求安倍政府承认村山、河野乃至小泉承认侵略和愿意道歉的谈话。同属于右翼也同样参加万隆会议纪念(50周年)的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发表演讲称“痛切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但日方提前透露出的信息是,安倍预计22日与会发表的演讲,涉及的是日本过去对亚太作出的“贡献”,并强调未来会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对于历史只讲“反省”不提“道歉”。
相比小泉纯一郎,安倍万隆讲话是在倒退。以安倍一贯的政治立场,他也不可能在所谓终战70周年的纪念中,发表“道歉”的谈话。
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安倍的态度也是一贯的,两国难以达成共识,因而无论在印尼还是在其他地方,“习安会”都不可能上演。除非安倍首相改弦易辙,像当年的小泉纯一郎那样顺应时势。
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受困于历史久矣,加之现实领土争议则使东北亚地缘政治形势更为复杂紧张。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安倍在历史问题上不回到正确轨道,就很难得到邻国的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