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何给“量变”干部点赞?


 习近平为何给“量变”干部点赞?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说,“青年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正所谓“为政之要,先于用人。”如何培养锤炼青年干部,习近平始终一直始终挂记心头。而以上这些话,则是他在1990年春即将离任宁德到福州赴任市委书记前两个月写下的内容。

如果说当时习近平只是一名“资历颇深”青年干部、所述也只是一种作为青年干部的感悟的话,那么他20136月在全国组织会议上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便是作为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所下达的最高指令,当然也是组织部门一直在思考、探索和攻坚的重要工作。

但是,组织部门重视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这是外因;青年干部能否真正成长成才,关键在于内因。一些青年干部之所以没能经受住权力、职位的考验,甚至在金钱、女色等“糖弹”面前吃了败仗,就是因为历练不足、厚度不够、定力不强、能力不高。从习近平对“量变”干部点赞这个角度来说,就充分证明了再好的成长环境也不能替代自身不懈的努力。

神射手之所以神,并不是因为他的箭好,而是因为他瞄得准。青年干部要想在新时期下快速成长、变潜力股为实力股,就要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练就真本事、全力提升新境界。

一是要具有锲而不舍的恒心。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材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经历数不尽的艰辛和困顿一波三折的坎坷和苦难。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就会被困难牵住鼻子,被挫折束缚手脚;不懈怠松劲,不轻言放弃,方能在前进中创新,在实干中出彩。因而青年干部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毅、“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恒心。

二是要具有勤于实践的韧劲。新时期的青年干部都渴望成长成材,并且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你一定就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感干出非凡的业绩。人们常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锹挖不出个井来”。没有实干精神,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再大的理想也会失于飘浮、流于形式、毁于空谈。因而青年干部绝不能寄语创造大手笔、大气势、大成绩、大效果,而是要“滴水成河、积土成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本职工作做好,把具体工作做实,把普通工作做细,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三是要具有乐观向上的心态。青年干部由于缺乏从政经验,喜欢追赶时尚、迎合潮流,更容易被人议论、遭受打击。因而,这就要求青年干部更应该时时恪守信仰,处处保持操守,不为名所累,不为诱所惑,不为利所动,正确处理“得”与“失”、“输”与“赢”、“远”与“近”的关系,始终保持有“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气概,使自己多一分满足,少一分贪欲;多一分淡泊,少一分浮躁;多一分从容,少一分冲动。

四是要具有探索创新的勇气。现今是个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社会创新层出不穷的年代,青年干部思想敏锐、接受新生事物快、头脑中点子多、条条框框少,这是其身最大的优势。青年干部能否真正“淌过那条弯弯的河”,到达成功的彼岸,就在于你能不能发挥好这些优势,是否具有探索创新的意识,能否在探索创新中有所作为。

五是要具有对镜反思的习惯。能够较快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大多是能力型的干部,但当他们职位高了、权力大了、条件好了、赞扬声听多了,就很容易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更会被“糖衣炮弹”所围攻。“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说的就是说许多人因此而误了一生。因此,青年干部务时刻必要“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古训,时刻以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为榜样,以刘俊峰、李真、蒋艳平为警钟,时刻检查自我、警醒自我,经常反省自己是否经受住了荆棘丛生、布满陷阱的考验,检查自己在诱惑面前是不是动摇了,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是不是击垮了。

习近平在“量变”干部点赞的同时,还提到了“青年干部四忌”: 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但愿更多的青年干部能从总书记的殷殷期待中,读出自己的人生定位,读出党和人民的重托,读出灵魂深处的革命!

(李吉明2015419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