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央经济政策的一条主线


从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2015年中央经济政策的核心主线就一句话: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此,总理含蓄地表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是:不惜扩大赤字而加大财政投资及调控力度,强力托住经济运行态势不至于快速下滑。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话来说,就是:“在新常态下,要稳步去杠杆化,但又不能造成经济的断崖式下跌,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财政必须采取扩张的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只要有利于市场循环、有利于舒缓危情、有利于结构调整,需要货币政策宽松灵活到什么度就到什么程度。正如总理报告所言:“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这意味着,2015年央行货币政策的最大特征就是“放水”,多次甚至多轮的不同程度的降息降准成为必然。

 

最近几日,海内外媒体从不同角度解读“两会”工作报告和判定中国经济走势,疑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2015年的中国经济运行真的进入可怕的“危机和衰退期”?二是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是否已经“搁浅”。这显然是对总理报告的曲解。

 

克强总理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中国经济一定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增长。”对此,一些人士认为,看来中国经济运行开始进入明显的“危机和衰退期”,似乎无法自拔,甚至可能出现断崖式下滑,连总理的担忧情绪也如此强烈!其实,冷静观察分析后,问题并非如此严峻。现阶段中国经济总体上是速度降低品质向好的发展通道,这是一个必然的阵痛期,并不等于经济运行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局,而是结构调整及经济转型进入关键转化磨合期:不良经济循环及增长被休克的同时,好的经济循环及增长尚未形成气候,因此,对人们心理和情绪的刺激比较大。

 

近期,一些境外机构和媒体最近唱衰中国经济,并质疑:中国市场化的经济改革,遭遇了强烈的源于计划经济基因的体制的强烈反弹,市场化改革似乎已经搁浅失败。真是这样吗?其实,去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压力不比2015年小多少,中央经济政策游离在强弱刺激的边缘地带。正如总理所言:去年我们国家面临持续的下行压力,我们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而是主要靠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也为今年可能遇到的更大困难预留了政策空间。很多财税、金融政策,宏观调控工具,我们还没有完全使用。如果遇到更大困难,我们会出手的。”

 

那么如何才能“顶住压力”呢?从政府报告中可以解读出这样两个顶住压力的策略:一是加大财政及货币政策调整力度,二是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综上所述:2015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相对最困难的一年,改革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成为主要“拦路虎”;但也是全面深化经济改革、“走出困局”的关键一年。

 

因此,解读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及各项经济增长指标,需要具备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视角和心态:经济增长的质量比速度更重要,经济增长的结构比总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