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陕西“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自古就是生态环境优美之地”。这两个“自古”,高屋建瓴,极其生动而又极其深刻地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奥关系,突出了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秦汉上林苑巨丽之美,唐长安乐游原旖旎风光,秦岭太白雄辉灵秀,与周文化、汉文化、唐文化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那时的陕西,生态环境优美。美丽长安,美丽陕西,令全世界心驰神往。21世纪初,习近平总书记“一路一带”战略设想,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大战略。陕西抢抓“一路一带”历史机遇,强力出手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陕西要打造的这个新起点,决不是瘦弱而丑陋的起点,而是肥硕而美丽的起点。将陕西打造成“丝路美丽新起点”,这是当代林业人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自古”,是对昔日陕西创造辉煌的赞美,是对未来陕西发展的期待,也是对当今陕西工作的鞭策和鼓舞。站在历史制高点,总书记要求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国土增绿,增加绿色植被面积。这指明了陕西林业努力的方向,也将成为贯穿陕西林业工作的新常态。各项林业工作,要不折不扣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始终如一,坚持一条硬道理,锁定两大战略任务,扭住三大关键环节,融合四次产业发展,攻克五件大事难事。
坚持一条硬道理。
这个硬道理,就是多栽树。树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微观基础,也是林业发展的战略基础。无论是民生林业还是生态林业,无论是增加森林资产还是增加生态服务,无不建立在有树、树多、树规模的基础上,无不建立在“加强国土增绿,增加绿色植被面积”的基础上。树少是基本国情省情。栽树是硬道理,是林业工作第一要务。林业的周期较长,栽树是基础环节,说起来容易,坚持下来不容易。要谋长远之策,想千方百计,集多方力量,多栽树,栽好树,培植林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
锁定两大“战略任务”。
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蓄积量,这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林业两大目标任务,也可以叫“双重战略任务”。提高森林覆盖率,就是扩大森林面积,扩张绿色版图,争取森林覆盖更多土地。增加森林蓄积量,就是在扩大森林面积的同时,着力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争取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其根本落脚点,还是要做好树的文章。完成好这两大目标任务,就夯实了美丽陕西的坚实基础。
扭住三大“关键环节”。
造林、营林、用林,这是发展林业的三大关键环节。林业工作,要念好“造、营、用”三字经。现代林业、可持续林业,就是“造、营、用”全面现代化的林业,“造、营、用”可持续发展的林业。长期以来,“造、营、用”三者失衡,“用林”过度,“营林”薄弱,“造林”不足,这是造成“森林赤字”的根本原因。近十多年来,让森林休养生息,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森林得以恢复与重建,森林账户“阶段性盈余”、“恢复性增长”。目前,既面临森林面积不足问题,也面临现有森林小树多、中幼林面积大的问题,森林生态系统依然脆弱。要继续实行让森林休养生息的政策,要继续把工作着力点和工作重点放在造林和营林上。特别是造林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
融合四次产业发展。
林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其特殊性甚至超出了已有认知能力。可以把林业分为“三小一大”四个部分。
所谓“三小”,即林业的“三小块”。其中,第一小块,包括从树上和森林里采集、猎取的食品、油品、药品和木材、薪材等,其创造的价值计入了农业增加值(GDP),属于第一产业,这部分也可叫“小林业”;第二小块,即一产进入加工制造业的部分,比如油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其创造价值计入了第二产业增加值(GDP);第三小块,主要是以树为基础的林业景观服务,支撑了休闲观光旅游业,其创造的价值计入了第三产业增加值(GDP)。
所谓“一大”,是林业的“一大块”,也是林业“第四块”,即林业生态业,生态林业,由树、森林所提供的生态产品、生态服务,包括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碳放氧、除尘降霾等等。生态林业创造的价值尚未纳入GDP核算体系。林业第四块,也是林业最大一块,其价值超过了林业三小块的总和,也超过了大农业增加值的总和。按照国家林业局提法,“三小”是民生林业,“一大”是生态林业。
现代林业是“三小一大”、“四位一体”的大林业。在现有语境下,林业话语权常不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不能全面认知“四位一体”大林业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林业工作者有责任展示“三小块”的价值,也有责任展示“一大块”的价值,即通过科学评估森林生态资产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全面反映大林业总价值。这种复杂性,也决定了大林业工作要高点站位,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融合四次产业,科学推进发展。
攻克五件大事难事。
(1)永久保护公益林。公益林是森林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陕西公益林面积达1.39亿亩,其中国家公益林9800多万亩,占全国的5.4%。要逐步形成规范化、永久性保护公益林的制度体系。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面积要细化落实到林场、到家庭、到单位,建立“生态账户”,进行“生态核算”,生态补偿直通“生态帐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永久性保护的配套措施。
(2)创建三大国家公园。建立国家公园的保护生态的典型方式。秦岭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气候分界线,生物基因库,多功能生态区,庇佑西安,庇佑关中,庇佑陕西。黄河是中华母亲河,秦岭是中华父亲山。秦岭核心区域归林业部门管辖,具备率先创建国家公园的条件。以秦岭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为基础,创建陕西秦岭国家公园。继而以秦岭国家公园为模板,创建陕西巴山国家公园和陕西黄土高原国家公园,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三大国家公园。
(3)打造关中森林城市群。关中是陕西“白菜心”,也是丝路美丽新起点精华所在。古时关中,南有巍峨奇美的秦岭庇佑,北有郁郁森森的高原庇佑。森林庇佑下,历朝历代园林遍布,周代灵囿,秦汉上林苑、甘泉宫,唐大明宫、华清池、曲江池、芙蓉园,园林关中在中华园林史上浓墨重彩。要以“关中大地园林化”为目标,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在宝鸡建成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西安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铜川、咸阳、渭南、韩城也要走上创建森林城市之路,实现关中森林城市全覆盖,形成关中森林城市群。
(4)打造榆林治沙升级版。榆林沙区是陕西生态版图“薄弱中的薄弱”,“难点中的难点”,“关键中的关键”。在已经实现“草盖沙”的基础上,尽快开启“稀疏林化”进程,抓紧组织人工散播试验,开展目标样地研究,实施新一轮飞播作业,经过30-50年努力,形成林分结构合理,草灌乔结合的沙区稀疏林区。待条件成熟时,建立榆林沙区公家公园。另外,继续抓好延安北部飞播乔木林试验。
(5)打造“十百千”科技示范工程升级版。实践证明,“十百千”工程是林业科技进村入户的好抓手,科技成果转化的好平台。要将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两大目标紧密结合,融合四次林业发展,特别是围绕“千万亩核桃园提质增效”,进一步整合科技力量、推广项目,细化量化考核办法,使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打造丝路美丽新起点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