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一周来,业界对于央行降准而不降息原因的猜测就不绝于耳,众说纷纭。一个绝对正确的看法当然是央行意欲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但这仅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说的。若要将理由落实到微观层面或最基本的方面,笔者觉得央行降准的真正意图是为了补充银行的现金存量,也就是常说的头寸,以应对节前的现金提取高峰。所以认为降准是为了刺激经济,显然有很大的误判成分。
春节俗称年关,无论企业、机构、个人,普遍都会有提取现金的需要。企业要发年终奖、机构要分红、个人要置办年货,购置大件,甚至操办婚庆喜事,提取存款取得现金在所难免。虽然这些因提现流出银行系统的现金,最后大部分都会通过节日前后的个人消费,转入有关企业,最终再会以新存款形式回流银行。但短期内银行体系内的实物货币将会呈现绝对的流出,导致存留资金下降。若出现钱荒现象,很可能拉高短期利率,造成恐慌型挤兑。现在央行适度降准,就可以让银行增加现金量,用以应付节前的提款高峰。
将银行系统的存款提取出来,流到了不同个体的手上,虽然从整个社会角度看,现金量并没有什么改变,可对于银行系统来说却是绝然不同的两码事。银行体系靠信用维持正常的日常循环,如果现金不足以应付提现需要,形成挤兑之风的话,分分钟就得宣布破产。因此,保证银行系统有足够的现金应付提现,是央行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此外,伴随着下半年的经济下滑,银行系统的整体坏帐率应会有所上升。一部份贷款逾期造成现金不能按期回流,也是造成银行体系年底现金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央行降准就更显得必要。
从逻辑上说,央行降息有利于贷款者,也就有利于促进投资,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央行的目的应在于保持经济的稳定,而不是要刺激经济加速增长,因为经济加速增长必然促使社会整体债务的继续大幅度扩大。
世界金融业的日益发展,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导致世界成为债务逐日堆积的世界。美国发明的量化宽松,尽管可以在面临危机时,可阻止危机立即爆发,伺机将危机转嫁他方,但却无法根本弥补和消除市场经济在现存的金融环境下造成的根本缺陷。因此,去杠杆和弱投资,尤其是虚拟经济方面的投资抑止,应是当下央行制定短期政策的出发点。
央行降准一周,股市跌了4天,面对流动性增加而金融市场却只有负面反应,连党报都在撰文发问,“股市为什么不买降准的帐”?实际上原因无他,就是市场可投入的现金有限。也间接证明了以上的推断有一定道理。年关前现金普遍紧张的判断如果正确,那么在节前的最后几日,当社会上所需现金都已留足,或是在节后,各方手头的现金包括在节日期间赚到的或用剩的现金必然会再次回流银行系统,那时股市上涨将成为可能。
尚若如此,目前手头有足够现金的人士,是否可以趁市场已经有较大回落的时机,买入一些业绩和分红好的股票,待年后市场现金宽松时套现呢?这就看你手上仍有多少可支配的现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