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教会鹦鹉讲供给和需求,鹦鹉也会变成经济学家”。这句嘲讽经济学家的名言至今没有让一些经济学家们警醒。一些经济学家自负地认为自己掌握了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真理,没有解释不了现象,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令人遗憾的是,经济学家却连自己学科领域的经济问题都束手无策。不是有这个嘲笑经学家的段子吗?有人问上帝,为什么创造经济学家。上帝回答,因为有经济学家做对比,天气预报便显得准确多了。
真实情况也是如此。美国那么多经济学家,运用各种数学模型煞有其事地研究经济问题,可是次贷危机的发生,没能避免。如果无法避免问题出现,可以及时处理问题,也是好的。而更让人感到好笑的是,面对次贷危机,经济学家只会兴奋地激扬文字,却完全没有阻止危机进一步深化。
当然,必须承认,有一批谦逊的经济学家,在踏踏实实地研究问题,为人类处理经济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向或者增加了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工具。不过,每天自以为是地胡说八道的经济学家也多得很。而这些人多是对“自由主义”顶礼膜拜的经济学家。我们姑且称之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吧。
这些经济学家有几个常用词语:自私、私有制、供给、需求、价格、平衡。他们用这几个词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解释现象或者解决问题的模式:在私有制下,自私的个体追逐个人利益,不断制造供给和需求,通过价格调整,供给和需求会自行平衡,自私的个体各得其所,天下太平。再复杂的现象,在这些傲慢的经济学家眼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进行经济学解释。可谓之“万能模式”。最近某经济学家的“合娶老婆说”就是“万能模式”的典型应用。
由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有人预测到2020年大约出现3000万光棍。这个预测准确与否暂且不论,仅仅就某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办法,就让人知道“无知者无畏”是个什么概念。这位经济学家认为,“3000万光棍”不是问题,几个男人合娶老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逻辑如下:男多女少,女性的性价格上涨,收入不高,支付不起的男性,可以通过合娶老婆,解决夫妻生活问题,如果允许一妻多夫,光棍不是问题。用固定模式翻译一下:不存在价格管制(允许一妻多夫),女性性价格上涨(女性变少),男性可以共同出钱购买(合娶老婆),男女性供需平衡(光棍问题解决)。
这明显是个混账逻辑。该经济学家把经济学的概念穿凿附会地和性别失衡这个社会问题扯在一起,完全是自娱自乐,误导民众,哗众取宠。
其一,从该经济学家的分析对象看,他分析的是性的供需问题,而非家庭婚姻问题。他通过偷换概念,把性代替了婚姻,论证自己的观点。性是生物学问题,而婚姻是社会问题。婚姻包含了性,但性无法代替婚姻。婚姻需要性,更需要情感,还含有文化因子。该经济学家认为性可以代替婚姻,就犯了常识性错误。此外,用价格问题分析性的供需也是严重错误的。由于社会文化的原因,在很多地方,把性作为商品交换在道德上是不被认同的。如果非要用价格分析性的供需问题,那无异于用油去灭火。
其二,价格无法反映情感,而婚姻的情感因素恰恰是最重要的因素。用价格去度量情感就像用斤两度量长度一样荒谬。几个男人合娶一个女人,女人的情感天平肯定会倾向于某一个。情感的不平衡因而产生,这反过来会影响婚姻稳定性。通俗地说,男人间的争风吃醋,会让婚姻破产。该经济学家用“那些偏远的穷地方,就有兄弟几个合娶一个老婆的,而且他们还过得其乐融融”证明其分析的合理性。这很是荒谬。贫困地区不是他一个人去过,别人也去过,但是观察到“兄弟共娶一妻,而且其乐融融”的有多少呢?不知道他观察的是哪个地方?此外,他还说“听说过几个女孩子养一个男朋友的吗?那几个男人养一个女人不可能吗?”这个更是强词夺理,荒谬至极。首先,他仅仅是听说,没有真正见到。其次,所谓的“养”也不是“结婚”。最后,他只是猜想几个男人养一个女人可以。把道听途说、概念偷换和猜想,用在论证上,是否太过滑稽。也许这个世界上某个地方曾经或许现在也有兄弟共娶一妻的现象。但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一定不是因为贫穷,而基于风俗和传统。即使是富裕的家庭,为了防止兄弟分家造成财产分散或流失,也可能出现兄弟共娶一妻的现象。但是这和性别不平衡无关,和贫穷更是不沾边。“兄弟共娶一妻”和“几个男人共娶一妻”,毕竟不是一个概念。几个男人未必是兄弟。除非极端特殊的情况,否则,几个男人因为贫穷而共娶一妻的现象不可能存在。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因为这违反人性。这种现象仅仅存在该经济学家的善于臆想的大脑中。
其三,“合娶老婆”无法解决光棍问题。所谓“光棍”不仅仅是单身的概念,而且是个情感概念。光棍需要性,更渴求爱情。确切地说,男性的爱情解决不了,光棍问题就解决不了。而爱情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合娶老婆”也许能解决男性性问题但无法解决光棍的爱情问题,所以光棍依然存在。如果仅仅从性上看待光棍,很显然,该经济学家把问题简单化了。他如此简单的处理问题,只是因为用价格分析性,比用价格分析情感简单。而事实,价格既不能分析前者,也无法分析后者。生拉硬扯只能徒增笑柄。
一个人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无知当成无所不知。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是有具体的分析对象的,经济学的运行规律也有其适用领域的。脱离具体的分析对象,离开具体的适用领域,工具无效,规律也不会出现。
诚然,很多社会现象的出现都可以寻找到经济方面的因素。但是经济因素仅仅代表社会现象出现的物质基础,而不能代表社会现象能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解释。把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万能化,不是对经济学的尊重而是亵渎。“合娶老婆”仅仅是这种亵渎的一例。如果有兴趣,这样的让人啼笑皆非的主意还可以找出很多。人们喜欢滑稽的小丑给生活增加乐趣,但绝不喜欢一些人的“惊人言论”污染耳朵,混淆视听,误导公众。所以,喜欢秀自己经济学分析能力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还是谦虚一点,多读点书,说话前,多动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