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演变之后?(11月2日)
关键词:人口政策
18届五中全会之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我们看到,各地都在传达四口之家的喜悦与感人故事。
事实上并非听到有小弟弟小妹妹之后,就竭尽全力反对,甚至做出超乎理性的过激举动。段子手们纷纷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展现自己的才华,虽然未必都是以博取眼球、获得关注为目标,至少他们在创作并传播那些段子的时候是愉悦的,也是快乐的。
独生子女政策推行的30多年之中,虽然人口绝对基数的增长受到了控制,却导致了难以治愈的社会问题。作为传统观念极强的人,贾春宝在多年之中一直在倡导“二胎”政策。
对生育权利的干涉,无疑是灭绝人性的。就如我们在孩童时代活泼好动的行为模式被全部抹杀,青春期的时候情窦初开的恋爱被全面禁止,在生育的最佳年龄被人为禁止一样,普遍执行的独生子女政策让人性之本能也发生了畸形变化。
人为造成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的政策,无疑也造成了民众的痛苦。不管基于天灾人祸,还是犯罪伤害,导致“失独”情况发生,就会让家庭蒙受巨大痛苦,从传统意义上,更是让很多家庭“断了香火”。
在儒家讲究的孝悌之道中,强制性的独生子女政策等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悌”的那部分摘除了,更是很难做到顺畅的家庭教育,如此便极大降低了国民整体素质。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唯我独尊”情结,尊重父母、孝敬老人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与人为善了。
独生子女虽然集全家宠爱于一身,却未必是幸福的,他们得到了物质与金钱上的供养,却失去了精神世界的营养,他们需要有人相伴成长,需要与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互动。TA们生活在孤独与寂寞之中,心态也容易变得畸形。毕竟大人们是很难读懂孩子的世界的。
当家庭的所有资源都汇集于自己身上,就会感觉其它一切都在跟自己争夺;就会仇视一切(甚至包括至亲之人),曾经无偿的变得有偿,曾经痛痛快快主动给予的逐渐需要索取才能得到,甚至拼命索取都无法得到了,曾经成本低廉变得成本高昂,如此就会形成逐渐强烈的心理落差。
独生子女政策是和谐社会最大的敌人,因为从家庭角度,孩子哭了病了或者闹情绪了,会搅得全家人心神不宁;步入社会,看到身边都是索取与竞争者,就会加大那种与人为敌的情绪,这种单打独斗的思维习惯之下,是很难形成和谐共存、协作共事的基因的。
独生子女走出家庭,就遭遇更多的竞争,当TA们意识到宠爱不是争来的,而是谦让出来的,已经晚了。现在去修正以往的错误政策,无疑是顺应民意的。至少很多细分的关联市场都会被拉动,但现在问题来了,二胎政策被彻底放开之后,未必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生育的任务谁去完成呢?
对老夫老妻而言,基于年龄与身体在那里形成阻碍,心有余而力不足,再生育显然不现实;对少夫少妻而言,从意愿与能力都要大打折扣。要承担特定家庭结构的压力本来已经很重了,收入水准捉襟见肘,生育一个孩子都感觉精力体力不足,难以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生活质量,更是难能有心思去养第二个孩子了。
看来也只有老夫少妻才更具有生育二胎的可能性。年龄比较大的男人更成熟,有更雄厚与稳定的收入,年龄比较小的女性在孕育和养育子女方面,所承受的痛苦与风险更可控。但这种情况,又会与婚姻的最佳年龄发生矛盾。老夫少妻之间也会有很多不和谐的情况,诸如代沟、三观、行为习惯等等方面都会发生冲突。
至少在正常的逻辑范畴,我们还很难在短期之内看到执行的效果。反而或许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进一步推动家庭结构的动荡,对于这些后续问题,我们又是否做好了准备?一些人的欢愉注定需要增大另一些人的压力,关键是如何才能得到相对平衡。问题是我们不能用种粮食与养殖的思维方式去对待人类的繁殖。
贾春宝
2015年11月2日星期一
电话:18501192262,(010)89581930